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橄欖

橄欖

橄欖別名:橄欖子,餘甘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諫果,青橄欖,白欖,黃欖,甘欖,

橄欖簡介:橄欖,中藥名。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album(Lour.)Raeusch.的果實,主要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之功效,用於咳嗽痰血,咽喉腫痛,暑熱煩渴,醉酒,魚蟹中毒。

橄欖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

主治

用於咳嗽痰血,咽喉腫痛,暑熱煩渴,醉酒,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熬膏;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油調敷。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及大便秘結者慎服。

藥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

相關論述

《南方草木狀》:“橄欖樹身聳枝皆高數丈,其子深秋方熟,味雖苦澀,咀之芳馥,勝含雞舌香,吳時歲貢,以賜近侍,本朝自泰康後亦如之。”

橄欖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橄欖蘿卜瘦肉湯:

功效:治療急性咽喉炎、流行性感冒以及一般的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肝氣鬱滯所致疼痛,以及飲食積滯等癥。

原材料:青橄欖250克,白蘿卜500-100克,豬瘦肉150克。生薑2-3片。

做法:青橄欖、蘿卜、豬瘦肉均用清水洗凈,白蘿卜切成塊狀,與豬瘦肉、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先用武火煲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左右,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用法: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

1、治時行風火喉痛,喉間紅腫:橄欖、生蘆菔,水煎服。(《王氏醫案》青龍白虎湯)

2、治酒傷昏悶:用橄欖肉十個,煎湯飲。(《本草匯言》)

3、治河豚、魚、鱉諸毒,諸魚骨鯁:橄欖搗汁,或煎濃湯飲。(《隨息居飲食譜》)

4、治牙齦潰爛,諸藥不效者:用鹽欖二、三個,連皮帶核,火中煅過存性,加冰片半分,搽之。(《幼幼集成》)

橄欖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培育6-7年結果,8-9月待果實外皮呈綠色帶微黃時采摘,洗凈,鮮用或用微火烘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幹燥。

橄欖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蛀,防黴

橄欖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紡錘形,兩端鈍尖,長2.5-4cm,直徑1-1.5cm。表面棕黃色或黑褐色,有不規則深皺紋。果肉厚,灰棕色或棕褐色。果核(內果皮)梭形,暗紅棕色,表面具縱棱3條,其間各有2條弧形彎曲的溝;質堅硬,破開後其內多分3室,各有種子1顆。外種皮黃色,常緊貼於內果皮上,內種皮紅棕色,膜質,胚乳極薄,子葉2片。氣無,果肉味澀,久嚼微甜。以個大、堅實、肉厚、味先澀後甜者為佳。

橄欖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橄欖科植物橄欖。

形態特征

橄欖,常綠喬木,高10-20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淡灰色,平滑;幼枝、葉柄及葉軸均被極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5-30cm;小葉11-15,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全緣,禿凈,網脈兩面均明顯,下面網脈上有小窩點,略粗糙。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與葉等長或略短;萼杯狀,3淺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長約為萼之2倍;雄蕊6,插生於環狀花盤外側;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長約3cm,初時黃綠色,後變黃白色,兩端銳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的雜木林中,有栽培。

書上  聰明能幹  林峰  先更  海洋生物學  鎮一  很濃  荷東  徒勞無益  下半年  鮮紅色  雲煙深處  東槐村  受益匪淺  最高檢  goldfish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