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裂葉秋海棠

裂葉秋海棠

裂葉秋海棠別名:巖紅,紅孩兒,血蜈蚣,

裂葉秋海棠簡介:裂葉秋海棠,中藥材名。本品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裂葉秋海棠BegonialaciniataRoxb.,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洗凈曬幹。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化瘀消腫。用於感冒,急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跌打內傷瘀血,閉經,肝脾腫大;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裂葉秋海棠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化瘀消腫。

主治

用於感冒,急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跌打內傷瘀血,閉經,肝脾腫大;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裂葉秋海棠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多年生具莖草本,高20-50厘米。根狀莖伸長,長圓柱狀,匐匐,直徑5-8毫米,節膨大,節間長8-20毫米,節處有殘存褐色的鱗片和細長纖維狀之根。莖直立,有明顯溝紋,被褐色交織綿狀絨毛,老時脫落減少。基生葉未見。莖生葉互生,具柄;葉片兩側不相等,輪廓斜卵形或偏圓形,長12-20厘米,寬10-16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微心形至心形,邊緣有疏的又極淺的三角形之齒,齒尖常有短芒,掌狀3-7淺至中至深裂,裂片形狀和長短均變化較大,從窄三角形至寬三角形,通常又再淺裂,上面深綠色,散生短小硬毛,下面淡綠色,亦被短小之毛,沿脈較密,有時有絨毛狀之毛,掌狀5-7條脈。下面明顯;葉柄長5-10厘米,被褐色長毛,近頂端較密;托葉膜質,披針形,長約1.5厘米,先端有刺尖頭,邊有短緣毛。花玫瑰色、白色至粉紅色,4至數朵,呈2-3回二歧聚傘狀花序,一次分枝長5-11厘米,二次分枝長(1-)1.5-3.5厘米,均有明顯溝紋,密被褐色交織絨毛;苞片大,外面被褐色絨毛;雄花:花梗長1-2厘米,被褐色毛;花被片4,外面2枚寬卵形至寬橢圓形,長約1.5-1.7厘米,寬約8毫米,先端圓,外面被柔毛,內輪2枚,寬橢圓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圓,雄蕊多數,花絲離生,長約1.5毫米,整體呈球狀,花藥倒卵球形,長約1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被片4-5,外面寬卵形,長8-10毫米,外面被柔毛,向內逐漸變小;子房長圓倒卵形,長6-7毫米,直徑約5毫米,外面被褐色的毛,花柱基部合生,柱頭2裂,外向螺旋狀扭曲呈環形。蒴果下垂,梗長2.5-3.2厘米,疏被或近無毛;輪廓倒卵球形,長約1.5厘米,直徑約8毫米,近無毛,具不等3翅,大的長圓形或斜三角形,長1.1-2厘米,有明顯縱紋,無毛,其餘2個窄;種子極多數,小,長圓形,淡褐色,光滑。花期8月,果期9月開始。

分佈區域

分佈中國西藏(墨脫)和雲南(貢山)。印度(阿薩姆)、孟加拉國、尼泊爾東部、錫金、不丹至緬甸、越南也有。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水溝邊灌叢下、常綠闊葉林、溝谷林下和山坡闊葉林下;海拔500-3200,常綠闊葉林中、溝邊雜木林中、灌叢下、河邊常綠闊葉林中、林中、林中濕地、密林中、山谷林下陰濕地、山谷陰石上、山坡、山坡闊葉林中、山坡林中、石上陰濕地、溪邊、溪谷、陰濕石上。

生長見習

冬暖夏涼的溫度: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迅速,莖葉茂盛,花色鮮艷。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否則葉片易受凍,但根莖較耐寒。

半陰半陽的光照:秋海棠對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適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長,在強光下易造成葉片灼傷。適宜的光照強度,根莖類為200-300lx。另外對光周期反應也十分明顯。在短日照和夜間溫度21℃的條件下,花期明顯推遲。

疏松肥沃的土壤:野生種排水好,腐葉土層的林下或巖石縫隙中,這對根部生長和發育極為有利。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葉土和炭土。堿性或粘重,易板結的土壤作為盆栽用途,不利於新根生長、導致莖葉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黃病。適合生長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繁殖方式

播種

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主要優點是繁殖系數高和培育新品種。播種繁殖均可在室內或溫室內進行,播種常規引種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為宜。因種子特別細小,播種時需謹慎操作。播種方法:通常用淺瓦盆或播種箱,以高溫消毒的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均勻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種容器要求幹凈清潔,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墊好,均勻裝上疏松、肥沃的播種土,再用園木板輕輕壓平後,將種子均勻撒上,播種後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輕壓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層石英砂,用澆水會沖散種子,常從盆地浸水,濕潤後取出。同時盆口蓋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內有較高濕度,並放室溫18-22℃的半蔭處,早晚噴霧。一般播後7-30天發芽。

扦插

扦插可采用莖插、葉插和根莖插。莖插:莖插繁殖在室溫條件下,全年皆可進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選取健壯的莖部頂端做插穗,長10-15厘米,帶2-3個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對生根不利,往往插後容易開花,反而延遲生根,最好不用帶花芽的頂莖做插穗。插壤用疏松、排水號的細河沙、珍珠巖或糠灰,扦插時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為宜,並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20-22℃室溫。插後一般在9-27天愈合生根。

葉插:葉插繁殖以夏、秋季節效果最好。室溫栽培,冬季也可進行,但生根緩慢。葉插材料應選擇充分發育的成熟葉片,太嫩或老化的葉片,愈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葉片比較大的種類可采用平插法,將葉片平放在沙床上,在葉中央主脈處用刀片劃1厘米切口,每片葉可劃4-5個切口,然後用“n”鐵絲把葉片扣緊於沙面上,也可用直徑1.5-2厘米的卵石壓在葉片切口周圍,即能從葉脈切口長處小植物體。如扦插過程,插壤溫度低於15℃,生根則要延遲,低於10℃時就難於生根。

根莖插:適用於根莖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將低下根莖剪成3-5厘米一節,斜插或平放於沙床,保持室溫20-22℃。和較高的室內濕度,使之產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後15-20天長出不定根,30-40天萌發出不定芽,待形成幾片小葉時即可移入小盆養護。

栽培技術

遮陰

秋海棠應於溫室中栽培,適當遮陰。因為溫室環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葉片過濕的話很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該病是一種嚴重病害。

通風

正確的生長空間佈置也是生產出健康植株的關鍵因素,空間過密會導致葉柄過長、株形松散,植病性減弱,葉片也更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而擺放過稀的話,植物澆水後很容易失水,在通風較好室尤其如此。

水肥

適度的水分:秋海棠的莖葉柔嫩、多汁、含有豐富的水分。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提供瞭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對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特別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如溫度高,水分供應不足,莖葉易凋萎倒伏,直接影響生長,嚴重時莖葉皺縮死亡。相反,供水過量,盆內出現積水,易於因其根部腐爛。觀葉類秋海棠夏季正值莖葉生長旺盛期,除供給足量水分歪,每天噴霧數次,模擬相對濕度較高的林下生態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這樣,莖葉生長繁茂,色澤鮮艷,嬌嫩。冬季秋海棠生長緩慢,供水相應減少。

為瞭節約用水,鼓勵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進行觀葉秋海棠澆水、施肥等工作,這樣以減少細菌性葉斑病等病害的發生,另外在澆水時盡量減少采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為主的商業基質由於透氣性和持水性都比較好,很適合秋海棠的生長,生產者一定要采用潔的基質進行秋海棠的生產。肥料的比例以N:P:K為3:1:2或2:1:2為好,再補充微量元素即可。記肥料濃度不可過高,否則積累在根系周圍很容易燒根。

病蟲防治

葉斑病

細菌性病害由斑點病菌引起的葉斑病癥狀: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該種菌所侵染,但是許多生產者對之沒有足夠的重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病癥,因為葉片邊緣壞死和葉片斑點是最常見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秋海棠都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

控制方法:控制該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開始扦插繁殖之初就盡力避免感染病菌,發現病株後就及時集中銷毀;此外要盡量減少采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這樣也會抑制病情的發生和擴散;稍微降料的濃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葉斑病癥狀:病癥一般出現在秋海棠葉片邊緣、葉尖和破損葉片的葉脈上。壞死區域呈現黑褐色,然後是水漬狀。診斷方法是下部的葉片經常會不規則形狀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邊緣為白色。

控制方法:噴灑殺真菌藥劑、減少植株受傷和將肥料盡量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都可以減少該病生。

灰黴病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黴病癥狀:秋海棠葉片灰黴病經常發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莖處與基質接觸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潤的病斑很快會擴散到整個葉整個植株,受害區域呈現壞死斑點,逐漸由褐色轉變為黑色。當夜間溫度較低、白天溫度較高而且濕高時,病原孢子生長加快,受害的葉片上會長出灰綠色的黴狀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擴散成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降低灰發生和擴散的重要方式是促進葉片加快幹燥、降低溫室內的空氣濕度。

根腐病

由腐黴菌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癥狀:感染這種病菌後,扦插苗的根系弱、葉片發黃。診斷方法是莖部和根系出現黑色的糊狀物,從插條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莖和葉片的部。根部和莖段的腐爛經常是成片發生,而通過栽植床,很容易將病菌傳染給健康的插條。

控制方法:首先從源頭上控制,即從繁殖之初就使用無菌材料,對上盆基質和栽植床進行消毒處在栽種前後用殺真菌藥劑進行處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黴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盡量減少水的灌溉量以減少根腐病的發生,促進根的長勢。

猝倒病

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猝倒病癥狀:發病後有褐色的黴狀物附著在病上。黴狀物可以從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這是由於植物根莖部長出的黴狀物。立枯絲顏色常為紅褐色,外形似蜘蛛網。

控制方法: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噴灑不同的殺菌劑來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枯萎病

由白絹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癥狀:白絹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葉片和莖部最容易觀察到。最初,莖段與介質接觸的地方有水漬狀病斑,另一個癥狀葉片表面或基質上長出扇圓形的黴狀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後隨著發育變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溫暖的若植株受瞭感染,則很容易導致插條的腐爛。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應盡快移出種植區域並將植株銷毀。現在還沒有對白絹別有效的藥劑。

切口瘢痕  百年之好  化整為零  胖頭魚  海蜇  九九歸原  東祁  有趣  血管減壓術  紅毛菜  武邑縣  阿巧  文興宇  乙酰丙酸  門路  準備戰鬥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