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地錦草

地錦草

地錦草別名:草血竭,血見愁草,血見愁,小蟲兒臥單,鐵線草,醬瓣草,血風草,馬蟻草,雀兒臥單,猢猻頭草,撲地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鋪地錦,鋪地紅,紅蓮草,斑鳩窩,三月黃花,地蓬草,鐵線馬齒莧,蜈蚣草,奶疳草,紅莖草,紅斑鳩窩,地馬桑,紅沙草,涼帽草,小蒼蠅翅草,紅絲草,小紅筋草,仙桃草,蓮子草,軟骨蓮子草,九龍吐珠草,地瓣草,糞腳草,糞觸腳,花被單,鋪地草,被單草,星星草,斑雀草,多葉果,鳳凰窩,九頭獅子草,

地錦草簡介:地錦草,中藥名。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地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錦E.Maculata L.的幹燥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熱毒瀉痢,血熱出血,濕熱黃疸,熱毒瘡腫,毒蛇咬傷。

地錦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

主治

1、熱毒瀉痢:本品有清熱解毒止痢,涼血止血之功效,故常用於濕熱、熱毒所致的瀉痢不止、血痢、便血。

2、血熱出血:本品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故用於多種內外出血證。

3、濕熱黃疸:本品能清熱解毒,又能利濕退黃。治療濕熱黃疸,小便不利。

4、熱毒瘡腫,毒蛇咬傷: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具涼血消腫之功,故可用於熱毒所致之瘡瘍癰腫、毒蛇咬傷等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9-2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註意事項

血虛無瘀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化學成分

主要含黃酮類,如槲皮素及其單糖苷、異槲皮苷、黃芪苷等;香豆素類,有東莨菪素、傘形花內酯、澤蘭內酯;有機酸類,有沒食子酸及棕櫚酸等。尚含有肌醇及鞣質等。

藥理作用

地錦草鮮汁、水煎劑以及水煎濃縮乙醇提取物等體外實驗均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腸炎桿菌等多種致病性球菌及桿菌有明顯抑菌作用;同時具有中和毒素作用。本品尚有止血作用及抗炎、止瀉作用;其制劑若與鎮靜劑、止痛劑或抗組胺劑合用時,可產生解痙、鎮靜或催眠作用。最新研究表明,斑地錦水提液對急性炎癥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能顯著縮短小鼠眼血液凝血時間,止血作用明顯。

相關論述

1、《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脈,亦可用治氣。”

2、《本草綱目》:“主癰腫惡瘡,金刃外損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地錦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瀉痢不止、血痢、便血。如《經驗方》以本品研末,米飲服之,用治濕熱瀉痢;若用治血痢、便下膿血者,可與馬齒莧、地榆等配伍以增強療效。

2、治婦女崩漏,可單用為末,薑、酒調服(《世醫得效方》);若治外傷腫痛出血,可取鮮品搗爛,外敷患處。治療尿血、血淋,常與白茅根、小薊等藥同用。

3、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可單用本品煎服,或與茵陳、梔子、黃柏等同用。

4、治熱毒所致之瘡瘍癰腫、毒蛇咬傷等證,常取鮮品搗爛外敷患處。

鑒別用藥

白頭翁與地錦草:兩者均歸大腸經,功善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皆治熱毒血痢。然白頭翁苦寒,善清腸胃濕熱和血分熱毒,既為熱毒血痢之良藥,又為治阿米巴痢之要藥;還可治陰癢(滴蟲性陰道炎)及瘧疾。地錦草苦辛而平,又入肝胃經,兼能止血,利濕退黃,又治熱毒癰腫、毒蛇咬傷、便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及濕熱黃疸。

相關藥品

腸炎寧糖漿(片)、小兒瀉速停顆粒、季德勝蛇藥片、七止血片、止血片。

相關方劑

紫金錠(又名玉樞丹)。

地錦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幹燥。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幹燥。

地錦草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

地錦草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綠褐色。葉表皮細胞外壁呈乳頭狀突起。葉肉組織中,細脈末端周圍的細胞放射狀排列。非腺毛3-8細胞,直徑約14μm,多碎斷。

2、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水-乙醚(1∶1)混合溶液60ml使溶解,靜置分層,棄去乙醚液,水液加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棄去乙醚液,水液加鹽酸5ml,置水浴中水解1小時,取出,迅速冷卻,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用水30ml洗滌,棄去水液,乙醚液揮幹,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5∶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在105℃加熱數分鐘,置紫外光燈(365mn)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1、地錦:常皺縮卷曲,根細小。莖細,呈叉狀分枝,表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單葉對生,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展平後呈長橢圓形,長5-10mm,寬4-6mm;綠色或帶紫紅色,通常無毛或疏生細柔毛;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小。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小,卵形,褐色。無臭,味微澀。

2、斑地錦:葉上表面具紅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飲片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小段,根、莖、葉混合。根、莖細小,莖常叉狀分枝表面紫紅色。質腕,易折斷,中空。葉多皺縮或已脫落。無臭,味微澀。

地錦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大戟科大戟屬植物地錦及斑地錦。

形態特征

1、地錦:一年生匍匐小草本,莖纖細,長約20cm,呈叉狀分枝,初帶紅色,秋季變為紫紅色,無毛或疏生短細毛。全草含白色乳汁。葉通常對生,無柄或具短柄,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0mm,寬3-6mm,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有不甚明顯的細鋸齒,綠色或帶紅紫色,兩面無毛或疏生短毛。杯狀聚傘花序單生於葉腋;總苞倒圓錐形,淺紅色或綠色,頂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橫長圓形,具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無毛。種子卵形,黑褐色或黑灰色,外被白色蠟粉,長約1.2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2、斑地錦:本種極似地錦,但斑地錦莖密被白色細柔毛,葉上面中央有長線狀紫紅色斑。葉和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種子灰紅色。

分佈區域

1、地錦:分佈幾遍全國各地。

2、斑地錦:分佈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道地產區

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尤以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為多。

生長環境

1、地錦:生於田野路旁及庭院間。

2、斑地錦:生於平原荒地、路邊、田間。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

黃潭  北榭雨街東  誠成尚品  相鼠有皮  也由  謠言止於智  白毛女  日媒  城西居委  器官捐獻  林珠  西尖  陳漕灣  向嶺  府君裡  肖橋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