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辣蓼

白辣蓼

白辣蓼別名:蓼子草,馬蓼,假長尾葉蓼,山蓼,

白辣蓼簡介:白辣蓼,中藥名。為蓼科植物長鬃蓼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l.var.longisetum(De Bruyn)Steward;P.blumei Meissn.ex Miq.的全草。具有解毒,除濕的功效。主治腸炎,菌痢,無名腫毒,瘰癧,毒蛇咬傷,風濕痹痛。

白辣蓼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除濕。

主治

腸炎,菌痢,無名腫毒,瘰癧,毒蛇咬傷,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1、《陜西中藥志》:“溫中散寒,利尿消腫。主治脘腹冷痛,風濕寒痹,腳腫成瘡,蛇毒攻心。”

2、《臺灣藥用植物志》:“莖葉為解毒劑及蛔蟲之驅蛔劑,葉有消腫之效。日本民間治胃潰瘍。”

3、《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利尿止瀉。”

白辣蓼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無名腫毒,陰疳,瘰癧:馬蓼燉肉服,或搗爛外敷。(《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毒蛇咬傷:(長鬃蓼)鮮草搗爛取汁,每次內服50-100ml,每日2次;藥渣外敷傷口周圍,並超過腫脹部位(切勿封住傷口),每日換藥1-2次。嚴重者可增加服藥和換藥次數。用藥時先行捆紮,並在傷口周圍放瓦針,用藥水自上下左右向傷口加壓排毒,後用食鹽加茶水沖洗傷口,腫甚消退較慢者,可加桃樹葉搗爛敷。服藥期禁食魚、蝦、雄雞、韭菜、生薑、辣椒之類;服藥期及治愈後1個月忌房事。(《湖南藥物志》)

白辣蓼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晾幹。

白辣蓼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蓼科植物長鬃蓼。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莖直立,下部常伏臥,多分枝,節部稍膨大,無毛,通常粉紅色,托葉鞘圓筒形,疏被長緣毛;葉互生;葉柄極短或無;葉片披針形,長3-5cm,寬1-1.5cm,先端漸狹,鈍頭,基部楔形,邊緣及背面中脈有伏生小刺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較密,下部間斷,長3-5cm;苞片漏鬥狀,紅色,無毛,邊緣有長緣毛,每苞具5-6花;花被粉紅色或暗紅色,5裂,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8;花柱3,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及河南、陜西、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草地上。

成群結夥  西巖  東交  春旱  角落  下油鍋  路遙知馬力  拍雜志  一世紀  楊郎  鋼橋  寧和  巴頓將軍  盈季  玄幻小說  遊手好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