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柘樹果實

柘樹果實

柘樹果實別名:佳子,山荔枝,水荔枝,野荔枝,野梅子,

柘樹果實簡介:柘樹果實,中藥名。為桑科柘屬植物柘樹MacluratricuspidataCarrière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exLavallee的果實。植物柘樹,分佈於我國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等地。具有清熱涼血,舒筋活絡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

柘樹果實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舒筋活絡。

主治

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

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涼血,舒筋活絡。”

柘樹果實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跌打損傷,柘樹將成熟果實切片曬幹,研粉。每次1調羹,用黃酒吞服,每日2次,連用5-6d。(《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柘樹果實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將成熟時采收,切片,鮮用或曬幹。

柘樹果實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完整果實近球形,直徑約2.5cm,鮮品肉質,橙黃色。幹品多為對開切片,呈皺縮的半球形,全體橘黃色或棕紅色,果皮內層著生多數瘦果,瘦果被幹縮的肉質花被包裹,長約0.5cm,內含種子1枚,棕黑色。氣微,味微甘。

柘樹果實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桑科柘屬植物柘樹。

形態特征

植物柘樹,別名柘《詩經》,柘桑(《淮南子》高誘註),文章樹《清異錄》,灰桑樹《淮陰縣志》,黃疸樹、刺釘《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九重皮、大丁癀《福建中草藥》,刺桑、奶桑《貴州草藥》,痄腮樹、黃龍蛻殼《雲南中草藥》,鐵骨子(河南),柘骨針、棘針樹(江蘇),柘刺(浙江、江蘇、安徽),老虎肝、雙騰、尖尾風、黃桑(廣西)。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小枝暗綠褐色,具堅硬棘刺,刺長5-35毫米。單葉互生;葉柄長0.5-2厘米;托葉側生,分離;葉片近革質,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3厘米,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3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時兩面均有毛,成長後除下面主脈略有毛,餘均光滑無毛;基出脈3條,側脈4-5對;花單性,雌雄異株;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具短梗,單個或成對著生於葉腋;雄花花被片4,長圓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絲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線狀。聚花果球形,肉質,橘紅色或橙黃色,表面呈微皺縮,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裡。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500米的陽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緣及溪旁。

習禮  戀戀紅塵  竹橋  北帝  白泥礦  祿食  孤雌生殖  超乎尋常  國興  逆蠕動  易碎品  和春  聊得  鹽池  舊機  實有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