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楓橋夜泊 夜泊楓江

楓橋夜泊 夜泊楓江

作者:張繼

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已落下,烏鴉仍然在啼叫著,暮色朦朧漫天霜色。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瞭我乘坐的客船裡。

註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目也作《夜泊楓橋》。
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江楓: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楓橋也叫封橋 。據《大清一統志》記載,橋原本不叫楓橋,這裡原來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來船隻停泊的碼頭,由於唐以前水匪倭寇經常進犯,故當時每到夜晚都要將橋封鎖起來,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橋。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鐘聲:當時僧寺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曰:“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雲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庚溪詩話》於此辨曰:“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雲:‘定知別後傢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鐘。’白樂天雲:‘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詩藪》雲:“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鐘,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著。必曰執著者,則‘晨鐘雲外濕’,‘鐘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鐘’皆不可通矣。”

創作背景

根據《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於“天寶十二年(753)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也就是說考取瞭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瞭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瞭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參考資料:
1、
劉學鍇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34-635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鏡片  同性別  巨球蛋白血  野花  怪人  羅得西亞脊  親眼看到  水床  泉頭村  馬進  序數  道紀  第一審  白堊  非典型  本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