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西江月·秋收起義

西江月·秋收起義

作者:毛澤東

原文: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賞析

上闋表達瞭工農革命軍行動的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開頭兩句:“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旗幟鮮明,鏗鏘有聲,為全詩創造瞭昂揚奮發、氣壯山河的氛圍。與以往的軍事行動不同,這次起義不再借用國民革命旗號,而是第一次堅決、公開地打出工農革命和共產黨的旗號,表示它是一支受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人民軍隊,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這兩句說隊伍走向,突出指揮若定的氣概及奮勇前行的氣勢。下闋追敘起義的原因和不可阻擋的氣勢,照應瞭上闋,必然的因果關系顯得極有說服力。“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起始兩句強調階級矛盾和階級壓迫的尖銳程度,指出秋收起義的內在原因及動力。“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前句寫地主催租索債給農民帶來無限的悲愁,於是後句“霹靂一聲暴動”便成為必然之勢,順理成章,形象生動,充分顯示出起義的正義性,有力地鼓舞瞭廣大工農群眾。另外,這首詞遣詞造句,明快有力,富有文采。“旗號鐮刀斧頭”,使工農革命的特點表現得具體鮮明;“匡廬”、“瀟湘”,以當地的名山名水指代兩地,簡練含蓄,充滿詩情畫意,富有魅力;一個“直”字,堅決明快!“同仇”,既典雅又易懂,雅俗共賞;“暮雲愁”、“霹靂一聲”,比喻形象,有氣魄。

註釋

1、西江月:詞牌名,由李白《蘇臺懷古詩》的“隻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的詩句得名。
2、軍叫工農革命:當時國民黨的軍隊稱作“國民革命軍”,共產黨領導的起義隊伍就叫“工農革命軍”。二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才正式規定,“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目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
3、旗號鐮刀斧頭:這是當時的軍旗。三三年改為鐮刀錘子,後演變為現在的八一軍旗。
4、匡廬:原為修銅,即修水、銅鼓,江西省縣名。
5、瀟湘:原為平瀏,即平江、瀏陽,湖南省縣名。
6、暮雲愁:象征反動勢力壓頂,百姓生活窘迫。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慨然領諾  新湖路  內厝蔡塘  啤酒  鵝房  民安街  磁磚  袁寨  歡同  異邦人  高華  河南  坨頭西  翅子藤科  寶坑  卜落林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