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山亭柳·贈歌者

山亭柳·贈歌者

作者:晏殊

原文:
傢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鬥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謾消魂。衷腸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譯文

我傢註在西秦,開始隻是靠小小的隨身技藝維持生活。在吟詞唱曲上別出新裁,翻新花樣。我偶然學得瞭念奴的唱腔,聲調有時高亢能遏止住行雲。所得的財物不計其數。沒辜負我的一番辛勞。
數年來往返於咸京道上,所掙得的不過是一些剩灑冷飯。滿腹心事,該向何人去訴說?若得知音賞識,我不會拒絕為他唱那些最難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後我在酒宴上當眾落下淚來,再次拿起羅帕掩面而泣。

註釋

①山亭柳:詞牌名,晏殊是宋詞中第一次用平聲韻填寫此調的作者。
②晏殊小詞一向並無標題,這首詞以《贈歌者》題名是一種例外。
③西秦:地名,在今甘肅省榆中北。
④博:眾多,豐富。
⑤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 鬥:競爭。
⑥念奴:唐代天寶年間著名歌女。
⑦高遏行雲:《列子·湯問》說古有歌者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遏,止。
⑧蜀錦:出自蜀地的名貴絲織品。 負:辜負。
⑨‘數年”二句:杜甫《贈韋左丞》詩:“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漫:枉,徒然。
⑩采:選擇,接納。 《陽春》:即《陽春曲》,一種屬於“陽春白雪”的高雅歌曲。
參考資料:
1、
徐曉莉主編 .《中國古代經典詩詞文賦選講》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年 :第313頁 .

賞析

從詞中“傢住西秦”、“來往咸京道”等句,可知此詞是作者晚年知永興(治所今陜西西安)時所作。這首詞在《珠玉詞》中是別具一格的。
起首一句,是歌女聲口,語氣自信而又自負。“傢住西秦”是寫實,因為下面有“數年來往咸京道”的句子,歌女當是住陜西附近。“賭”是比賽競爭之意。這兩句是歌女述說自己的出身,自言具有多種浪漫的藝術技能,敢和人比賽競爭。“花柳上,鬥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仍然是歌女十分自負的口氣。“花柳上,鬥尖新”之“花柳”代指一切歌舞藝術才能技巧。“鬥”,仍是競賽之意。“尖”,是高處,是過人之處。“新”,不是陳陳相因的舊套。合起來,這是歌女說自己多種藝術才能上敢和大傢競賽,並且比別人高超,新穎獨創,絕不流俗。“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是具體形象地誇述自己的才能如何。“偶”,有隨便之意。“念奴”是唐天寶年間有名的歌女。詞中歌女似乎自豪地訴說:我偶爾隨便一唱當年念奴曾經唱過的歌,能讓天上的行雲停住,聽我歌唱,足見我唱得有多麼美,多麼動聽。“高遏行雲”,語出《列子·湯問》,說古有歌者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這幾句,當是失意時回憶當年得意情事所言,所以,每一句自負的話後面,都有一種反襯中的失意悲慨。自負的口氣,實是自負的不平。“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寫當年得意之時,歌聲一發,令眾人傾倒,博得賞賜無數,不辜負自己多年的辛勞。“蜀錦”,是四川的絲織品,當時很名貴,古時歌女多以錦纏頭,因借“纏頭”之名指稱贈與她們的財帛。
下片首句“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漫消魂”,是失意後淒涼冷落境遇的寫照。從詞裡的“西秦”、“咸京道”地點上看,當是晏殊被貶知永興時,慨嘆自己的不平境遇而作的。可見作者這首詞確有“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之寓意。這首詞的整個口吻都寄托著感慨。“殘杯冷炙”語本杜甫《贈韋左丞》詩:“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殘懷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首詩是寫杜甫當年身困長安時遭受的冷落。
此處寫境遇如此可悲,令人“消魂”。“衷腸事,托何人?”歌者因為封建社會女子沒有獨立的地位,盼望能找一個可以終生相托的人,盼望找到一個足以托身的所,可以安身立命,終生為之奉獻而不改變。
“衷腸事”,是指內心的事,這裡是指終生相托的大事。接著下句說:“若有知音見采,不辭徧唱陽春”,仍是以歌女的口氣自述:假如有一個知我心的人“見采”(“采”,選擇、接納),那麼我將唱盡高雅美好的《陽春白雪》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東西都奉獻給他。這雖然是一個歌女的口吻,但又體現瞭一個中國舊知識分子、封建士大夫的報國之情。這裡的“若有知音見采”之“若有”是實無,也就是悲嘆找不到知音。所以結果隻能是“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瞭。可以想象得出,這個歌女酒筵前唱歌,想起當年得意之時的滿堂彩聲,眼下卻這樣淒清冷落,不禁當即流下瞭眼淚。而當時這個筵席前,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瞭自身遭貶受逐,客居外鄉的悲傷。晏殊所托喻的是歌女,而歌女內心即使有悲哀,眼中有淚水,也要“重掩羅巾”,不能讓人看到。“重掩”,是屢次流淚,屢次擦幹。每次感到悲哀,都要強作笑顏,其悲哀就更為深重瞭。
綜上,這首詞是晏殊諸多詩詞中的少見之作,無論是內容方面還是形式方面,都有新穎之處。詞寫一個紅極一時的歌女因年長色衰而遭棄絕的悲劇,較有現實意義;形式是全篇以敘事為主,直陳其事,一反其風流蘊藉的風格。全詞看似純為客觀敘述,但字裡行間無處不包含著作者的身世感慨。

創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遷升為戶部尚書(戶部長官,屬三司),以觀文殿大學士的官銜做瞭永興軍的長官。這首詞作於晏殊知永興軍任上,此時晏殊年過六十。被貶官多年,心中不平之氣,難以抑制,假借歌者之名一吐心中的抑鬱之情。
參考資料:
1、
徐曉莉主編 .《中國古代經典詩詞文賦選講》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年 :第313頁 .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臨界點  駭人遊戲  玉柴  加行  創傷後應激  香洲區  大海賊  枕骨大孔疝  方蘭  李宋  重新啟動  巴西松子  小額  雙鴨山市  冉子  出臺相關政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