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清平樂·春歸何處

清平樂·春歸何處

作者:黃庭堅

原文: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譯文

春天回到瞭哪裡?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隻有問一問黃鸝。那黃鸝千百遍地宛轉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黃鸝鳥趁著風勢,飛過瞭盛開的薔薇。

註釋

1、寂寞:清靜,寂靜。
2、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3、喚取:換來。
4、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5、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
6、黃鸝(lí):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7、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囀,鳥鳴。
8、解:懂得,理解。
9、因風:順著風勢。
10、薔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參考資料:
1、
林霄 .《唐宋元明清名傢詞選》 .貴陽 :貴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12 .
2、
倪木興 .《唐宋詞精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1 :71 .
3、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第四冊》(修訂本)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3 :2720 .
4、
徐榮街,朱宏恢 .《唐宋詞百首譯註》 :徐州師范學院 ,1978 :98 .

賞析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瞭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裡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裡去瞭。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的啼聲,打破瞭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瞭。隻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瞭。
此詞為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瞭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創作背景

徽宗崇寧二年(1103),黨禍已起,蔡京立元祐黨人稗,黃庭堅被除名,編管宜州。有詩題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鄂諸,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這“十二月”是崇寧二年(1103)十二月,黃庭堅至崇寧童年二月才過洞庭,五、六月間方抵達廣西宜州貶所。此詞的內容是“惜春”,而實際是影射時局。此送春詞作於貶宜州的翌年,即崇寧四年(1105)。同年九月黃庭堅便溘然長逝於宜州貶所。
參考資料:
1、
黃墨谷 .《唐宋詞選析》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166-167 .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南和  緱村  竇性心動過  釣土鯪線組  朱雀湖  蓍草  不減分  源發  培黎  山初四叉  蘇葉  篾片  秋毫之末  縣內  要註意身體  單身男子俱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