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

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

作者:張元幹

原文: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譯文

春來春去時光如飛催人老,我怎肯輕易輸給年輕人?酒醉之後像少年一樣狂放不羈,胡子白瞭根本沒有關系。
頭上插著花起身狂舞,要盡情地享受春光。讓我們舉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讓花兒笑人們不懂惜春。

註釋

⑴晦:陰歷月末。
⑵輸:負。
⑶白髭(zī):嘴邊的胡子發白瞭。
⑷管領:主管的意思。
⑸教:使,令。

賞析

在唐宋時期,以送春感懷為題材的詞作相當普遍。其構思立意,大都是抒寫男女情思,春去撩入,離愁別恨,或者惜春冶的情景。比如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多謝洛陽人。”這首春詞是用少女眼光中的暮春景象展現她蹙眉惜春的心態。歐陽炯的《三字令》“春欲盡,日遲遲”一首,從春盡人不歸的藝術角度,運筆隨意而著重於刻畫佳人的無限相思。至於抒發青春難駐,臨老傷春的感覺,張先的《天仙子》具有代表性。上片雲:“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青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這種時光易逝的送春感觸,寫得神韻高妙,但詞人流露出的情緒卻是深沉和憂愁的,有著無窮的感傷。張元幹這首詞的藝術構思與上兩首不同,情調曠達酒脫,可謂別具一格。
首先從詞的組織結構來看,詞人沒有采用上景下情的框架,而緊扣送春留春的主旨,直抒情懷,一氣呵成。起句“春來春去催人老”,即寫出瞭作者對春去的內心感應。春來春去,時光匆匆易逝。這對於垂老之人,最容易引起心情的翻騰。張先詞的“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所流露的是一種人事紛繁、朱顏易改的感傷情調。這首詞中所承接的是“老夫爭肯輸年少”。詞人雖然已是“老夫”,但是心中沒有悲感,還具有年青人的活力。正是這種不服老的自在灑脫的襟懷,才能生發出插花起舞、把酒留春的勢態,使上下片一氣呵成。
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張元幹晚年遭逢厄運,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常寄情於山水之間,但是壯志依存。作者投閑的二十餘年,並未忘掉中原遺恨,但又是抱著“心存自在天,腳踏安樂地”的曠達情懷。
詞中所寫“坐中偶書”的感受,似是信手拈來,實是胸襟情懷的真實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後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蘇軾《江城子》詞“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領風光處”則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歸》“金谷風光依舊在,無人管領石傢春”的詩意。此處與“插花還起舞”相連接,充分體現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曠達樂觀的風貌。周頤《蕙風詞話》卷一說:“真字是詞骨。”這首詞中性靈的流露,具有一種真實、自然之美。
這首自抒情懷的詞作,語言樸質自然,明白曉暢。“醉後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語意顯露,造句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又不落前人窠臼。這種個性化語言的傾吐,既是時光與生命相撞擊產生的火花,又疑聚著詞人“坐中”瞬間的真實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風韻。

創作背景

從詞中的詞意來看,該詞當作於詞人晚年。詩人晚年遭逢厄運,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常寄情於山水之間。
參考資料:
1、
賀新輝編,全宋詞鑒賞辭典 第七卷,中國婦女出版社,,第92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望塵僄聲  段谷  九洲花  隆林  大拿  博物  山榮村  貝莎  江曉  攀桂村  甲基黃嘌呤  荷月  古登  豬扒大聯盟  石金線  分類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