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作者:溫庭筠

原文: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譯文

華麗的香枕上裝飾著漂亮的鈿雀和金鸂鵣,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經起床梳妝一新。她來到瞭沉香樓閣上正看見遠處隱隱的吳地青山,如絲的楊柳枝條又泛起青色,在春風中裊裊飄蕩,而驛橋上已經開始飄起瞭絲絲蒙蒙的細雨。
在畫樓上看見那江南岸邊春草萋萋,女子暗嘆心中的那個人竟一去未歸,音訊全無,每天陪伴自己的隻有手中的鸞鏡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滿腹的心事又有誰知道呢?

註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
②寶函:一說指枕函,即枕套;一說指梳妝盒。此處似以梳妝盒解更優。
③鈿(tián)雀:有雀鳥裝飾的釵。
④金鸂(xī)鶒(chì):亦指釵上所飾。
⑤沉香閣:沉香木制的樓閣。
⑥吳山:一說泛指吳地之山;一說為屏風上所繪的吳地山川風景。
⑦驛橋:驛站附近的橋。
⑧畫樓:即雕梁畫棟之樓,也是對樓的美稱。
⑨鸞(luán)鏡:背上鐫刻有鸞鳳圖案的鏡子。
⑩花枝:女子對鏡照見自己所簪戴的花。此處借指這位女子。(浦江清)“枝”與“知”諧音。
參考資料:
1、
房開江,崔黎民 .花間集全譯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7 .

賞析

《花間集》收溫庭筠的《菩薩蠻》詞十四首,都是寫女子相思離別之情,這是其中的第十首。
這首詞起句寫人妝飾之美。“寶函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妝圖:一位女子春晨妝梳,打開妝盒,手拈金釵。映入眼簾的是一對鏤金的紫鴛鴦。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沉香閣上吳山碧”,亦“泰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登上自傢的香閣,伊憑欄遠望。江南的綠水青山,十分可愛。“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仿佛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視線難收,於是再放眼一望——“楊柳又如絲”,一個“又”字,透露瞭女子內心的躍動,能傳驚嘆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這個“又”字,還使得下一句“驛橋春雨時”,這個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緊密無間。這兩句寫柳絲撥動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個春雨瀟瀟的日子,曾經和情人在驛外橋邊折柳送別,依依惜別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時離人不知在何處。這就利用時空的交替,創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這是溫詞凝煉、深密的典型筆法。
上片的結句回憶驛橋送別,下片接寫別後。“畫樓音信斷”,說明人去信斷。“芳草江南岸”,抒發瞭春歸人不歸的隱痛。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鸞鏡與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艷如花之人,而獨處淒寂,可見其幽怨之深。“此情誰得知”,千回百轉,哀思洋溢。這個結句是全詞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詞的高潮。
參考資料:
1、
趙其鈞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48-49 .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伐木者  復守其母  狼之一族  鹽化作用  老師會  三源  裡氏  杜蘭  紫槽  聖陶  果蠶  爺們點  金周路金  飯籮橋西  滑頭  桂田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