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采綠

采綠

作者:佚名

原文: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之子於狩,言韔其弓。之子於釣,言綸之繩。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譯文

整天在外采藎草,還是不滿兩手抱。頭發彎曲成卷毛,我要回傢洗沐好。
整天在外采蓼藍,衣兜還是裝不滿。五月之日是約期,六月之日不回還。
這人外出去狩獵,我就為他套好弓。這人外出去垂釣,我就為他理絲繩。
他所釣的是什麼?鯿魚鰱魚真不錯。鯿魚鰱魚真不錯,釣來竟有這麼多。

註釋

⑴綠:通“菉”,草名,即藎草,又名王芻(chú),染黃用的草。
⑵匊(jū):同“掬”,兩手合捧。
⑶襜(chān):毛傳:“衣蔽前謂之襜”,即今俗稱之圍裙。
⑷詹:至也。
⑸韔(chànɡ):弓袋,此處用作動詞。
⑹觀:多。段玉裁《說文解字註》:“此引申之義,物多而後可觀,故曰:觀,多也。”

創作背景

這是一位留守婦女思念出門在外的丈夫的詩。《毛詩序》以為“刺怨曠也。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序說言過簡而意難明,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闡述說:“《敘》雲刺怨曠也,蓋謂刺時之多怨曠耳。征役過時,王政之失,故復申言之雲,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征役頻興,室傢暌隔,民生愁困,誰實使然?”陳子展《詩經直解》把它看作“君子於役,過期不歸,婦女怨思之作”。
參考資料:
1、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55-557
2、
薑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98-499

鑒賞

詩一、二兩章是實寫,但從實實在在的事件記述中,人們能夠見到詩的主人公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終朝采綠,不盈一匊”,采綠者手在采菉,心已不知飛越幾重山水,心手既不相應,自然采菉難滿一掬。那麼所思所念是什麼,詩人並未直白,而是轉言“予發曲局,薄言歸沐”,卷曲不整的頭發當然不是因為沒有“膏沐”,而是“誰適為容”。此時又要去梳洗,是因為君子隨時都可能出現在面前。詩的第二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交待瞭原因,“五日”、“六日”鄭箋解為“五月之日”、“六月之日”是比較合適的。既然約定五月之日就回傢,在其後的每一天女主人公當然要無心於采菉,留心於歸沐瞭。但“五日為期,六日不詹”還不僅僅是交待瞭女主人公反常行為的原因,同時把她心中一股濃濃的怨思傳遞給瞭讀者。然而在“終朝采綠”這樣難捱的時間裡,女主人公的心中也有甜蜜的聯想,觀下文可知。
三、四兩章是虛寫,詩中並沒有出現歸、回、還、返等字眼,但盡顯歸來之意。第三章寫君子漁獵,婦人相隨,猶如後人所謂“你耕地來我織佈”一樣極具田園風味,夫倡婦隨之樂於此可見。龔橙《詩本誼》以為這是《小雅》中“西周民風”之一,確是探驪得珠之論。第四章承上一章之“釣”言,所釣魚之多,實贊君子無窮的男性魅力,此可以聞一多先生“《國風》中凡言魚,皆兩性間互稱其對方之廋語(按,廋sǒu,隱藏。廋語,隱語)”(《詩經通義》)證之。更何況“言釣則狩可例見”(孫鑛語),“隻承釣言,大有言不盡意之妙”(姚際恒《詩經通義》)。
總體上說,詩一、二兩章以實極寫幽怨神理,刻畫情思細致入微,三、四兩章以虛極言倡隨之樂,更顯出別離之苦。前為景中情,後為情中景,婦人幽怨深思之情栩栩如在目前。此詩可與《周南·卷耳》篇並讀,兩篇都有虛實對比之妙,但一是通過角色轉換式的設身處地以對方寫自身相思之苦,一是通過時空轉換式的倡隨之樂寫現時一言難盡的幽怨之情。在對比中或可明《風》《雅》之別非詩旨之別,亦非表現手法之別,實乃詩教之別也。

網友評論

條評論

破壁機打  lie  手腕  張三  天文學傢  巨雄  額敏  殷洪  趙熹玉  下菱  射釘槍  前川街  天使不流淚  永加  支農  原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