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登崖州城作

登崖州城作

作者:李德裕

原文: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譯文

我獨自一人登上高樓遙望帝京,這是鳥兒也要飛上半年的路程。
連綿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轉千回層層圍住這崖州郡城。

註釋

⑴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瓊山區大林鄉一帶。
⑵獨:獨自。帝京:都城長安。
⑶猶:尚且,還。程:路程。
⑷似欲:好像想。住:止住,停住。
⑸百匝(zā)千遭:形容山重疊綿密。匝:環繞一周叫一匝。遭:四周。郡城,指崖州治所。
參考資料:
1、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599-600
2、
雅瑟.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344

賞析

這首詩,同柳宗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頗有相似之處: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絕句,作者都是遷謫失意的人,寫的同樣是以山作為描寫的背景。然而,它們所反映的詩人的心情卻不同,表現手法及其意境、風格也是迥然各別的。
作為身系安危的重臣元老李德裕,即使處於炎海窮邊之地,他那眷懷故國之情,仍然鍥而不舍。他登臨北睇,主要不是為瞭懷念鄉土,而是出於政治的向往與感傷。“獨上高樓望帝京”,詩一開頭,這種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詩所抒之情,和柳詩之“望故鄉”是有所區別的。“鳥飛猶是半年程”,極言去京遙遠。這種藝術上的誇張,其中含有濃厚的抒情因素。這裡,深深透露瞭依戀君國之情,和屈原在《哀郢》裡說的“哀故都之日遠”,同一用意。
再說,雖然同在遷謫之中,李德裕的處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之在柳州,畢竟還是一個地區的行政長官,隻不過因為他曾經是王叔文的黨羽,棄置邊陲,不加重用而已。他思歸不得,但北歸的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否則他就不會乞援於“京華親故”瞭。而李德裕之在崖州,則是白敏中、令狐绹等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所采取的一個決定性的步驟。在殘酷無情的派系鬥爭中,他是失敗一方的首領。那時,他已落入政敵所佈置的彌天羅網之中。歷史的經驗,現實的遭遇,使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必然會貶死在這南荒之地,斷無生還之理。沉重的陰影壓在他的心頭,於是在登臨看山時,著眼點便在於山的重疊阻深。“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這“百匝千遭”的繞郡群山,正成為四面環伺、重重包圍的敵對勢力的象征。人到極端困難、極端危險的時刻,由於一切希望已經斷絕,對可能發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瞭準備,心情往往反而會平靜下來。不詛咒這可惡的窮山僻嶺,不說人被山所阻隔,卻說“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艱難意轉平”的變態心理的反映。
詩中隻說“望帝京”,隻說這“望帝京”的“高樓”遠在群山環繞的天涯海角,通篇到底,並沒有抒寫政治的憤慨,遷謫的哀愁,語氣是優遊不迫,舒緩而寧靜的。然而正是在這優遊不迫、舒緩寧靜的語氣之中,包孕著無限的憂鬱與感傷。它的情調是深沉而悲涼的。
參考資料:
1、
馬茂元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89-990

創作背景

李德裕是傑出的政治傢,可惜宣宗李忱繼位之後,白敏中、令狐绹當國,一反會昌時李德裕所推行的政令。李德裕成為與他們勢不兩立的被打擊、陷害的主要對象。他晚年連遭三次貶謫。其初外出為荊南節度使;不久,改為東都留守;接著左遷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再貶潮州司馬;最後,竄逐到海南,貶為崖州司戶參軍。大中三年(849年)正月,詩人抵達崖州。此詩他已年過六旬,但仍心系國事。此詩便是寫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參考資料:
1、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599-600
2、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599-600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路雍州路  雨潤  瑯瑯上口  吳乾  李集  詹崗  地下城  滅螺河橋  眼內部  猴街  森隆  頭卡  農歌  後林  瓜葉菊  原振俠與衛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