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祝英臺近·北固亭

祝英臺近·北固亭

作者:嶽珂

原文:澹煙橫,層霧斂。勝概分雄占。月下鳴榔,風急怒濤颭。關河無限清愁,不堪臨鑒。正霜鬢、秋風塵染。漫登覽。極目萬裡沙場,事業頻看劍。古往今來,南北限天塹。倚樓誰弄新聲,重城正掩。歷歷數、西州更點。

譯文

淡淡輕煙橫在天空,層層重霧已經收去,這勝景曾是英雄豪傑分占之地。月光下,風吹得江面怒濤洶湧,時而傳來陣陣打魚人的“鳴榔”聲,無限美好山河卻讓人頓感淒涼的愁悶情緒,秋天的風塵又讓兩鬢雪白。
信步登上滿眼風光的北固樓,望著北邊那曾經的萬裡疆場,事業未成卻隻能頻頻看劍。古往今來,滾滾長江天塹把神州南北分開。夜深人靜,倚樓傾聽,傳來的不知誰在彈弄新作的樂曲和西州的更鼓之聲。

註釋

⑴勝概分雄占:勝景曾是英雄豪傑分占之地。
⑵鳴榔:用木條敲船,使魚驚而入網。
⑶風急怒濤颭(zhǎn):指急風吹得怒濤洶湧
⑷關河:即關山河川。
⑸臨鑒:對鏡。“鑒”即照。
⑹霜鬢:指兩鬢雪白。
⑺漫:指隨意的意思。
⑻極目:縱目,用盡目力遠望。
⑼沙場:指戰場。這裡指北方中原國土。
⑽事業:事情的成就;功業。這裡指收復中原大業。
⑾天塹:天然的壕溝。言其險要可以隔斷交通。
⑿新聲:新作的樂曲;新穎美妙的樂音。
⒀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靜。重城,指城墻。
⒁西州:晉揚州刺史治所(今江蘇江寧縣西),《通鑒》胡三省註:“揚州治所,在臺城西,故謂之西州。”
⒂更點:指更鼓之聲。

賞析

作者以寥寥七十餘字,將夜登北固亭的所見、所聞、所為和所想刻劃出來,直抒胸臆,堪稱上品。
詞人夜登北固山,正值層霧逐漸斂盡的時候,天邊淡煙一抹,作者首先想到的,是這裡乃是英雄豪傑爭雄之地。此時恰有漁人鳴榔(用木條敲船,使魚驚而入網),這是多少文人吟詠過的悠閑、超脫的聲音,然而作者在聽到鳴榔的同時,卻更深切地感到瞭急風掀起的怒濤。“關河”以下三句先說國傢蒙恥,再說個人困頓,正是萬般不得意的窘境。這種描寫,使“不堪臨鑒”的含義變得極為深廣。“極目萬裡沙場”承“關河無限清愁”,說極目所見,已成戰場。“事業頻看劍”承“正霜鬢、秋風塵染”,既表示功業未成卻已雙鬢如霜,又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意思。
“古往今來,南北限天塹”兩句回到眼前,慨嘆長江古今都是阻隔南北的天塹。最後四句說一重重的城門都關閉瞭,除瞭遠處樓上渺茫的歌聲之外,到處是一片死寂,唯有西州更點,清晰可聞。在這裡,詞人通過寫歌聲,寫更點將那種孤寂、淒清的感覺渲染得更為傳神。由此,情與景的交融,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在這首詞中,作者另辟蹊徑,不管是情景、事件,還是感觸,出現在作者筆下時,都隻剩下瞭最關鍵的一些片斷,詞中雖沒有交代這些意象的前因後果,但讀者可以憑自己的經驗去想象。讀者想象力的調動,以及各句詞之間關聯詞句的剔除,都保證瞭有限的篇幅濃縮瞭最廣的內涵。

創作背景

嶽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鎮江時曾為辛棄疾座上客,並說:“稼軒有詞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樂》,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臺近》兩首記鎮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樓”,寫登樓北望的感慨:“斷腸煙樹揚州,興亡休論。”另一即該詞。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鐮孢  北港橋北  天祝  彈簧廠  不合適  萬壽寺  溝湯  急急如律令  新廟村  唐扶  豆山  矮樂多  帶球  煙墩嶺  谷祖琳  劉傢灣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