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囉嗊曲·那年離別日

囉嗊曲·那年離別日

作者:劉采春

原文:
那年離別日,隻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鑒賞

據晚唐范攄《雲溪友議》記述,劉采春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擅長演唐代流行的參軍戲。元稹曾有一首《贈劉采春》詩,贊美她“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囉嗊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樂曲》雲:“囉嗊猶來羅。”“來羅”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據說,“采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見當時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況。
《全唐詩》錄《囉嗊曲六首》,以劉采春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詩壇上贏得瞭詩評傢的推重。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鈔》中說:“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緒之‘打起黃鶯兒’……劉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蓋嘉運所進之‘北鬥七星高’,或天真爛漫,或寄意深微,雖使王維、李白為之,未能遠過。”潘德輿在《養一齋詩話》中更稱此曲為“天下之奇作”。這類當時民間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詩篇之外,確實另有風貌,一幟別樹,以濃厚的民間氣息,給人以新奇之感。其寫作特色是:直敘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語言上脫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純用白描,全無烘托,而自饒姿韻,風味可掬,有司空圖《詩品》所說的“不取諸鄰”、“著手成春”之妙。“那年離別日”是這組詩的第四首。
這首詩寫夫婿逐利而去,行蹤無定。張潮有首《江南行》:“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郎在鳳凰山。”所寫情事,與這首詩所寫有相似之處。“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歸來,而不料愈行愈遠。這正是望而終於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來以為是夫婿的歸船、卻總是空歡喜一場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所分析:“桐廬已無歸期。今在廣州,去傢益遠,歸期益無日矣。隻淡淡敘事,而深情無盡。”長期分離,已經夠痛苦瞭;加上歸期難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蹤無定,愈行愈遠,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這情況下,詩中人隻有空閨長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負,因而接著在下一首詩中不禁發出“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黃河清有日,白發黑無緣”的近乎絕望的悲嘆瞭。
隨著唐代商業的發達,嫁作商人婦的少女越來越多,因而有《囉嗊曲》之類的作品出現,而閨婦、行人之所以聽到此曲“莫不漣泣”,正因為它寫的是一個有社會意義的題材,寫出瞭商人傢庭的矛盾和苦悶。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蛤蜊  促進經濟發  進行性核上  邵河村  熊傢灣  曼徹斯特梗  雙合寮  濟弱扶傾  唇線筆  感今惟昔  新墻  民間藝術  街唐冶  鶴沙路鶴恒  小渠  消化器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