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燕昭王

燕昭王

作者:陳子昂

原文: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譯文

從南面登上碣石宮,望向遠處的黃金臺。丘陵上已滿是喬木,燕昭王到哪裡去瞭?宏圖霸業今已不再,我也隻好騎馬歸營。

註釋

(1)碣石館,即碣石宮。燕昭王時,梁人鄒衍入燕,昭王築碣石親師事之。
(2)“黃金臺”也是燕昭王所築。昭王置金於臺上,在此延請天下奇士。未幾,召來瞭樂毅等賢豪之士,昭王親為推轂,國勢驟盛。以後,樂毅麾軍伐齊,連克齊城七十餘座,使齊幾乎滅亡。
(3)選自《薊丘覽古贈盧舉止藏用七首》之二。

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同《登幽州臺歌》一樣,是作者隨武攸宜東征契丹時所作。當時作者身居邊地,登臨碣石山頂,極目遠眺,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吊古抒情,表達瞭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痛苦心情,反映瞭作者積極向上的強烈的進取精神。
詩的開篇兩句,首先點出憑吊的地點碣石山頂和憑吊的事物黃金臺,由此引發出抒懷之情,集中表現出燕昭王求賢若渴的風度,也寫出瞭詩人對明君的盼望,為後四句作鋪墊。接下二句緊承詩意,以深沉的感情,淒涼的筆調,描繪瞭眼前喬木叢生,蒼茫荒涼的景色,由景襯情,寓情於景,發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嘆,表達對燕昭王仰慕懷念的深情。詩人借古以諷今,對古代聖王的懷念,正是反映對現實君王的抨擊,是說現實社會缺少燕昭王這樣求賢若渴的聖明君主。結尾二句以畫龍點睛之筆,以婉轉哀怨的情調,表面上是寫昭王之不可見,霸圖之不可求,國士的抱負之不得實現,隻得掛冠歸還,實際是詩人抒發自己報國無門的感嘆。
這首懷古詩借古諷今,感情深沉,詞句樸質,有較強的感人力量。

創作背景

萬歲通天二年(697),武後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陳子昂隨軍參謀。武攸宜出身親貴,全然不曉軍事。陳子昂屢獻奇計,不被理睬,剴切陳詞,反遭貶斥,徙署軍曹。作者有感於燕昭王招賢振興燕國的故事,寫下瞭這首詩歌。
參考資料:
1、
於至堂.唐詩鑒賞辭典:北京出版社,2009年05月:陳子昂-燕昭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多緊張  天津濱海新  張嵩  希望你  羅景坪  苛羅坨  控涎丹  八鬥二裡半  肝素  過度飲酒  南郄馬村  戀文日和  維結  擠壓綜合征  鶴輝路  換熱器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