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歸去來兮辭·並序

歸去來兮辭·並序

作者:陶淵明

原文:
餘傢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傢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傢百裡,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序譯文

我傢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裡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裡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也因為我傢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蕩不安,心裡懼怕到遠地當官。彭澤縣離傢一百裡,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裡。等到過瞭一些日子,便產生瞭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那是為什麼?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瞭吃飯而役使自己。於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於平生的志願。隻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傢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80多天。因辭官而順遂瞭心願,寫瞭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譯文

回傢去吧!田園快要荒蕪瞭,為什麼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麼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瞭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傢門,我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孩子們歡快地迎接,孩子們守候在門前或院子裡。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瞭,松樹菊花還長在那裡;帶著孩子們進瞭屋,美酒已經盛滿瞭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著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為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拄著拐杖走走歇歇,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白雲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遊。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麼?跟親戚朋友談心使我愉悅,彈琴讀書能使我忘記憂愁;農夫把春天到瞭的消息告訴瞭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著有佈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我)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
算瞭吧!身體寄托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為什麼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的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還想去什麼地方?富貴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傍著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序文註釋

(1)耕植不足以自給: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自給:供給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無儲粟:幼稚:指孩童。盈:滿。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甕之類。
(3)生生所資,未見其術: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後一“生”字為名詞。資:憑借。術:這裡指經營生計的本領。
(4)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5)脫然:不經意的樣子。有懷:心有所動(指有瞭做官的念頭)。
(6)靡途:沒有門路。
(7)會有四方之事: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會:適逢。四方:意為到各處去
(8)諸侯:指州郡長官。
(9)傢叔:指陶夔[kuí],當時任太常卿。以:因為。
(10)見:被。
(11)風波:指軍閥混戰。靜:平。
(12)憚:害怕。役:服役。
(13)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14)眷然:思戀的樣子。歸歟[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麼。則:道理。
(16)質性:本性。矯厲:造作勉強。
(17)切:迫切。違己:違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嘗:曾經。從人事:從事於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為瞭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
(20)悵然:失意。
(21)猶:躊躇、猶疑。望:觀望。一稔[rěn]:公田收獲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斂裳:收拾行裝。宵:星夜。逝:離去。
(23)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傢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
(24)情:吊喪的心情。在:像。駿奔:急著前去奔喪。
(25)仲秋:農歷八月。
(26)事:辭官。順:順遂。心:心願。
(27)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

正文註釋

(1)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來,助詞,無義。兮,語氣詞。
(2)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將要荒蕪瞭,為什麼不回去?蕪,田地荒廢。胡,同“何”,為什麼。
(3)既自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願出仕,但為瞭免於饑寒,違背本意做瞭官。心,意願。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既,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此處可做“曾經”解。
(4)奚惆悵而獨悲:為什麼悲愁失意。奚,何,為什麼。惆悵,失意的樣子。
(5)悟已往之不諫:認識到過去的錯誤(指出仕)已經不可挽回。諫,諫止,勸止。
(6)知來者之可追:知道未來的事(指歸隱)還來得及補救。諫,勸止,挽回。追,補救。
(7)實迷途其未遠:確實走入瞭迷途大概還不太遠。迷途,指出來做官。
(8)是:正確。非:錯誤。
(9)舟遙遙以輕颺[yáng]:船在水面上輕輕地飄蕩著前進。遙遙,飄搖放流的樣子。以,表修飾。颺,飛揚,形容船行駛輕快。
(10)問征夫以前路:向行人問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恨:遺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剛剛看見瞭自傢的房子。乃,於是、然後。瞻,遠望。衡宇,橫木為門的房屋,指簡陋的房屋。衡,通“橫”。宇,屋簷,這裡指居處。
載[zài]欣載奔:一邊高興,一邊奔跑。
(13)稚子:幼兒。
(14)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瞭,松菊還長在那裡。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xǔ] 隱居之後,在院裡竹下開辟三徑,隻於少數友人來往。後來,三徑變成瞭隱士住處的代稱。就,接近。
(15)盈樽:滿杯。
(16)引:拿來。 觴[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顏:看看院子裡的樹木,覺得很愉快。眄,斜看。這裡是“隨便看看”的意思。柯,樹枝。以:為瞭。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審容膝之易安: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也非常舒服。審,覺察。容膝,隻能容下雙膝的小屋,極言其狹小。
(19)園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園裡行走,自成一種樂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策,拄著。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遊息,就是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走走歇歇。
(21)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抬起頭向遠處望望。矯,舉。遐,遠。
(22)雲無心以出岫[xiù]:雲氣自然而然地從山裡冒出。無心,無意地。岫,有洞穴的山,這裡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將入: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瞭。景,日光。翳翳,陰暗的樣子。
(24)撫孤松而盤桓:手扶孤松徘徊。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25)請息交以絕遊:息交,停止與人交往斷絕交遊。意思是不再同官場有任何瓜葛。
(26)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麼呢?駕,駕車,這裡指駕車出遊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27)情話:知心話。
(28)春及:春天到瞭。
(29)將有事於西疇:西邊田野裡要開始耕種瞭。有事,指耕種之事。事,這裡指農事。疇,田地。
(30)或命巾車: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巾車,有車帷的小車。或,有時。
(31)或棹[zhào]孤舟:有時劃一艘小船。棹,本義船槳。這裡名詞做動詞,意為劃槳。
(32)既窈窕以尋壑:經過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壑,山溝。
(33)亦崎嶇而經丘: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榮:草木茂盛。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
(3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善,歡喜,羨慕。行休,行將結束。
(37)已矣乎:算瞭吧!助詞“矣”與“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
(38)寓形宇內復幾時,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順從自己的心願,管它什麼生與死呢?寓形,寄生。宇內,天地之間。曷,何。委心,隨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麼心神不定,想到哪裡去呢?遑遑,不安的樣子。之,往。
(40)帝鄉不可期:仙境到不瞭。帝鄉,仙鄉,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懷良辰以孤往: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懷,留戀、愛惜。良辰,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孤獨,獨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著。耘,除草。籽,培土。
(43)登東皋[gāo]以舒嘯:登上東面的高地放聲長嘯,皋,高地。嘯,撮口發出的長而清越的一種聲音。舒,放。
(44)聊乘化以歸盡: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隨順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到死。盡,指死亡。
(45)樂夫天命復奚疑:樂安天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復:還有。疑:疑慮。
參考資料:
1、
陳振鵬 章培恒 .古文鑒賞辭典(上)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7 :601-604 .
2、
張金英 等 .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驗新教材·語文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3 :125-126 .

賞析

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這篇辭體抒情詩,不僅是淵明一生轉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瞭作者在回鄉路上和到傢後的情形,並設想日後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瞭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劉裕完全操縱瞭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瞭這一點。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瞭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秀的小品文。從“餘傢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傢貧而出仕的曲折經歷。其中“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傢百裡,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向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後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饑凍雖切”,也決不願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於因妹喪而“自免去職”,隻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起二句無異對自己的當頭棒喝,正表現人生之大徹大悟。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人類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召喚。“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是說自己使心為身所驅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悵惘而獨自悲戚呢。過去的讓它過去就是瞭。詩人的人生態度是堅實的。“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過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出仕已錯,歸隱未晚。這一“悟”、一“知”、一“覺”,顯示著詩人把握瞭自己,獲得瞭新生。“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寫詩人想像取道水陸,日夜兼程歸去時的滿心喜悅。舟之輕颺,風之吹衣,見得棄官之如釋重負。晨光熹微,恨不見路,則見出還傢之歸心似箭。這是出瞭樊籠向自由的奔赴呵。連陸行問道於行人,那小事也真實可喜。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一望見傢門,高興得奔跑,四十一歲的詩人,仍是這樣的天真。僮仆歡喜地相迎,那是因為詩人視之為“人子”而“善遇之”(蕭統《陶淵明傳》)。孩兒們迎候於門,那是因為爹爹從此與他們在一起。從這番隆重歡迎的安排中,已隱然可見詩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出處同上)。在歡呼雀躍的孩子們的背後,是她怡靜喜悅的微笑。“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見隱居時常踏的小徑已然荒涼,詩人心頭乍然湧上瞭對誤入仕途的悔意;隻是那傲然於荒徑中的松菊,又使詩人欣慰於自己本性的猶存。攜幼入室,見得妻子理傢撫幼,能幹賢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溫情。多麼溫馨的傢庭,這是歸隱的保證。“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飲酒開懷,陋室易安,寫出詩人之知足長樂。斜視庭柯,傲倚南窗,則寫詩人之孤介傲岸。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詩人的心靈與生活,已與世俗隔絕,而向自然開放。日日園中散步,其樂無窮。拄杖或遊或息,時時昂首遠望,也隻有高天闊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詩人的傲岸呵。“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此四句之描寫,顯然寄托深遠。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評上二句:“此陶淵明出處大節。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雲“無心”而“出”,鳥“倦飛”“知還”,確乎喻說瞭詩人由出仕而歸隱的心路歷程。清陶澍集註《靖節先生集》評下二句:“閔晉祚之將終,深知時不可為,思以巖棲谷隱,置身理亂之外,庶得全其後凋之節也。”日光暗淡,日將西沉,是否哀憫晉祚,姑且不論,流連孤松則顯然象征詩人的耿介之志。本辭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詩人與世俗既格格不入,還出遊往求什麼呢。“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親人之情話,農人談莊稼,是多麼悅耳,多麼真實。什麼“應束帶見”官的討厭話,再也聽不見啦。除瞭琴書可樂,大自然本來也是一部讀不盡的奇書,何況正逢上充滿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駕車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嶇,皆使人興致盎然。“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滿瞭生機、韻律,令人歡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萬物暢育,正當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覺自由之可貴。生年無多,何不順從心願而行,又何須汲汲外求?“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帝鄉即仙鄉,指道教所說神仙世界,其實亦可兼指佛教所說西方凈土。富貴功名非我心願,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視淵明的人生哲學。他既否定瞭世俗政治社會,亦摒棄瞭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風熱衷官職、同時佛老盛行的東晉時代,其境界不可謂不高明。他的人生態度是認真的、現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義,實現人生之價值。“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此四句是詩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寫。天好則出遊,農忙則耕種,登高則長嘯,臨水則賦詩。勞動、自然、人文,構成詩人充實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結二句是詩人人生哲學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辭》雲:“樂天知命故不憂。”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讓自己的生命始終順應自然之道,即實現瞭人生的意義,此足可快樂,此即為快樂,還有何疑慮呢!這是超越的境界,同時又是足踏實地的。
《歸去來兮辭》是辭體抒情詩。辭體源頭是《楚辭》,尤其是《離騷》。《楚辭》的境界,是熱心用世的悲劇境界。《歸去來兮辭》的境界,則是隱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國傳統士人受到儒傢思想教育,以積極用世為人生理想。在政治極端黑暗的歷史時代,士人理想無從實現,甚至生命亦無保障,這時,棄仕歸隱就有瞭其真實意義。其意義是拒絕與黑暗勢力合作,提起獨立自由之精神。陶淵明,是以詩歌將這種歸隱意識作瞭真實、深刻、全面表達的第一人。《歸去來兮辭》在辭史和文學史上的重要意義,即在於此。
在兩宋時代,《歸去來兮辭》被人們所再發現、再認識。歐陽修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辭》而已。”宋庠說:“陶公《歸來》是南北文章之絕唱。”評量瞭此辭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說:“《歸去來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朱熹說:“其詞意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見陶澍集註本)則指出瞭此辭真實、自然、沖和的風格特色。宋人這些評論,是符合實際的。(鄧小軍)
讀《歸去來兮辭》,並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後是一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不是一個隻喜歡遊山玩水而不關心時事的純隱士,雖然他說“性本愛丘山”,但他的骨子裡是想有益於社會的。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題未定草》)透過“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這些憤激之語,我們感到瞭沉重。
《歸去來兮辭》的寫景是實寫還是虛寫?錢鐘書先生說:“《序》稱《辭》作於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述、直錄,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參見錢鐘書《管錐編》1225~1226,中華書局,1979)如此說來,本文第一大寫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寫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麼,寫心中之景與眼前之景有什麼不同嗎?眼前之景,為目之所見,先有其景後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寫真;心中之景,為創造之景,隨心之所好,隨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則未必符其實,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語言十分精美。詩句以六字句為主,間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韻律悠揚。句中襯以“之”、“以”、“而”等字,舒緩雅致。有時用疊音詞,音樂感很強。如“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對偶句,或正對,或反對,都恰到好處。描寫和抒情、議論相結合,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議論,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語文人生 ·最後說明一點,就是陶淵明雖然歸隱田園,且不論他這種做法是積極還是消極,但他畢竟不同於勞動人民。他寫《歸園田居》也罷,寫《歸去來兮辭》也罷,實際上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現象,歸隱田園的也並非他一人。然而他的歸隱造就瞭一個文學傢,形成瞭一種文學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照千秋。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此話雖過,但可以見出它在文學史中的地位。
參考資料:
1、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04期
2、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Journal of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01期
3、
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Changsha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

創作背景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瞭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即辭官回傢。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劉裕完全操縱瞭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瞭這一點。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瞭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參考資料:
1、
巨才 等 .辭賦一百篇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 :95-96 .
2、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04期
3、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Journal of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01期

文言現象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實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詞類活用

①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裡用作動詞,用槳劃)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詞作動詞,拄著)
②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時矯首而遐觀(時:名詞作狀語,常常)
情在駿奔(駿:名詞作狀語,像駿馬)
當斂裳宵逝(宵:夜晚,這裡用作狀語,在晚上)
③形容詞作名詞: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攜幼入室(幼:形容詞用作名詞,兒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詞用作名詞,兒童、小孩)
④動詞作名詞: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後“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⑤使動用法: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動用法,愉快,使愉快)
審容膝之易安(安:使動用法,使……安適)
⑥意動用法:
樂琴書以消憂(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意動用法,以……為愉快)
⑦形容詞作動詞:
善萬物之得時(善,羨慕)

一詞多義

心:因事順心(心願)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心)
夫: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餘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悟已往之不諫 (放在句子主語與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奚:奚惆悵而獨悲(為什麼)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麼)
而:門雖設而常關(表轉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並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表承接)
尋:尋程氏妹喪於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尋壑(探尋)
往:懷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諫(過往)
會:會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聞,不肯與會(相見)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聚集)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一定)
行: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將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行走)
趙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執行)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行為)
琵琶行(文體之一)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著)
振長策而禦宇內(鞭子)
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書)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策略)
時:時矯首而遐觀(時常)
善萬物之得時(大好時光)
寓形宇內復幾時(時候,時間)
非:覺今是而昨非(錯誤的)
富貴非吾願(不是)

古今異義

(1)於時風波未靜
風波
古義:指戰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 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義: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於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
(5)悅親戚之情話
情話
古義:知心話。今義: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
(6)於是悵然慷慨
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於西疇
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來者之可追

古義:挽救,補救。今義:追趕,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
古義:拐杖;今義:扶著老人。
(12)問征夫以前路
征夫
古義:行人;今義: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尋壑
窈窕
古義:幽深曲折的樣子;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將入

古義:陽光。今義:景色
5、虛詞的用法
(1)、以
A、既自以心為形役 (介詞。使、讓。) B、舟遙遙以輕颺(表修飾。“而”)
C、農人告餘以春及(介詞。把) D、樂琴書以消憂(連詞。來,表目的。)
E、聊乘化以歸盡(連詞,表順承。然後) F、園日涉以成趣(連詞,表結果。)
G、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而”) H、問征夫以前路(拿)
(2)而
A、覺今是而昨非(表並列) B、門雖設而常關(連詞,表轉折。)
C、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D、鳥倦飛而知還(表承接)
(3)之
A、悟以往之不諫(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B、胡為乎惶惶欲何之(到往)
C、悅親戚之情話(取獨) D、善萬物之得時(取消句子獨立性)

判斷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富貴非吾願

賓語前置

(1)復駕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麼)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裡去)
(3)樂夫天命復奚疑(“疑奚”)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餘”)
(2)寓形宇內復幾時(省略介詞,寓形“於”宇內復幾時)
(3)稚子候門(省略“於”,正常語序應為:稚子於門候)
(4)耕植不足以自給(省略介詞賓語,耕植不足以“之”自給)
(5)足以為酒(省略介詞賓語,足以“之”為酒)
(6)景翳翳將入(省略賓語,景翳翳將入山)
(7)雲無心以出岫(省略介詞,雲無心以出於岫)

被動句

(1)遂見用於小邑(見,被)
(2)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介賓後置句

(1)農人告餘以春及(即“以春及告餘”)介詞結構後置
(2)將有事於西疇(即“於西疇有事)介詞結構後置
(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即“於武昌喪”)介賓結構後置
(4)問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問征夫”)介賓結構後置

寫作背景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 陶淵明於東晉義熙元年(405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瞭80幾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這篇賦就是其在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齊安  腸道病毒感  路外  東藩路  王建平  沈美玉  推子  添兵減灶  城果站  張傑  散關三尺雪  集英街  毛德  花龍  酒城  戶籍管理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