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送無可上人

送無可上人

作者:賈島

原文: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賞析

在秋雨初晴的時候,詩人送其從弟至天臺問道。“蛩鳴”承“霽色新”,見出雨後之情形,“同離寺”則接次句而來。三、四句承上啟下,一寫送,一寫別,由此過渡到“獨行”二句。“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為歷來傳誦的名句。上句寫出堂弟孤寂地行走於潭邊,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獨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給人以一種寂寞感;後一句寫堂弟沿途的疲憊,致使他不斷地靠在樹邊休息,這又在寂寞之中增添瞭無傢可依的悲苦。詩句對偶工巧,造語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這兩句,是賈島生平得意之語,自註道:“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表面上看,這兩句承上離別而來,寫自己的孤獨。由於從弟離去,在潭邊行走,隻有水底影子相隨;幾次歇息下來,也隻有樹木相伴,而從深層次來看,此聯又體觀瞭對佛禪的領悟。獨行潭邊,潭上之人與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價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開悟的事跡。而在樹旁歇息,不過是色身而已。那麼,離別之事不須看得太重。但禪傢講納於境而不滯於境,到底未能泯滅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後說:“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瞭他對塵世的厭惡和對佛門清靜的向往,以及他對堂弟的留戀之情。首聯寫明送別地點、對象及景色,頷聯寫送別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寫離別,寫氣氛,烘托情感。頸聯突出寫別後詩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內在感受,是賈詩本色。尾聯寫別後相思意。詩層次清晰,寫出送別全過程,語言質樸自然,抒情達意深摯濃鬱,確可稱為“平淡”。“獨行”二句雖不一定“三年得”,但刻劃人物心理狀態卻極為真切。
參考資料:
1、
張宏生,章利國著.中國佛教百科全書·詩偈、書畫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 第1版:第83頁
2、
張學文評著.離夢別魂 歷代送別詩詞大觀:長征出版社,2007.1:第167頁
3、
馬承五主編.唐宋名傢詩詞箋評: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4:第198-199頁

創作背景

某一次的應試賈島落第,與無可同住長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無可將南遊廬山,於是賈島作此詩贈別。
參考資料:
1、
曹餘章主編.歷代文學名篇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06 第1版:第254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噻亭  福漁  東臺縣  普夏  乳酸性酸中  力盡筋疲  安陽鄉  二合一  佳瑞  藍鞏膜  耒陽縣  策士  先河  花鞋  系馬塗村  行業分析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