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送楊長史赴果州

送楊長史赴果州

作者:王維

原文: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鳥道一千裡,猿聲十二時。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譯文

褒斜道狹險容不下車輛,你這位君子離京將去哪裡?
險絕的鳥道綿延千餘裡,兩岸猿啼會連續晝夜十二時!
官橋邊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著女神的廟祠。
分手之後我們隻能同看明月,你且還多聽子規而生歸思!

註釋

⑴楊長史:楊濟,後來曾任大理少卿兼禦史中丞。長史,官名,秦置。漢相國、丞相,後漢太尉、司徒、司空、將軍府各有長史。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一》。其後,為郡府官,掌兵馬。唐制,上州刺史別駕下,有長史一人,從五品。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
⑵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秦嶺太白山 :褒水南註漢水 ,谷口在今陜西省勉縣褒城鎮北,斜水北註渭水,谷口在今陜西省眉縣西南。通道山勢險峻,歷代鑿山架木,於絕壁修成棧道,舊時為川陜交通要道。幰(xiǎn):車幔,代指車輛。
⑶之子:這個人。《詩經·國風·周南·漢廣》:“之子於歸,言秣其馬。”鄭玄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⑷鳥道:險峻狹窄的山路。唐李白《蜀道難》詩:“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⑸猿聲:一種“猿啼”。十二時:古時分一晝夜為十二時,以幹支為記。《左傳·昭公五年》杜預註有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映、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名目,雖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時。至以十二支記時,《南齊書·天文志》始有之。
⑹官橋:官路上的橋梁。唐杜甫《長吟》:“江渚翻鷗戲,官橋帶柳陰。”祭酒:指出行的餞別酒。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今將下東道,祭酒而別 秦 。”王琦匯解:“祭酒,謂祖道祭也。古者出行,必有祖道之祭。”
⑺山木:山中的樹木。《左傳·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女郎祠:陜西褒城縣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處泛指女神祠廟。
⑻子規:杜鵑鳥。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

賞析

此詩開頭“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兩句,明知故問,強調瞭蜀道之難,表明瞭對友人遠行的擔憂。頷聯“鳥道一千裡,猿聲十二時”二句,一為空間,一為時間,真切具體地寫出瞭友人行程之遠,離別之久。頸聯“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二句,通過對旅途情景的想象,表達瞭對友人入蜀旅途的關切。結尾“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兩句是對別後的想象和對友人的囑咐。
隨著閱歷的加深和藝術上的成熟,王維晚年的作品審美選擇更加入妙,點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這首詩興韻寄於風土,詩中官橋的巫祝,樹叢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風物。作者又善於用數目字加以誇張,一千裡寫盡鳥道,十二時寫盡猿啼,完全避開瞭送別俗套,寥寥幾筆就把蜀地的險阻和風物的優美寫出來,具有超俗的畫意和詩情。首尾兩聯寫盡的關切和相思,渾然神秀,無跡可求。紀曉嵐說“一片神骨,不必凡馬空多肉”,的確道出瞭此詩的妙處。

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的晚年作品,為送別友人楊濟入蜀而作,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興涇鎮  重霄  李碧華鬼魅  萬沙  陳石  周慧敏  盜夢偵探  恒壓  木桶  大好日子  為奴十二年  月亮的秘密  短毛熊巴掌  神經鏈  美英  趕時髦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