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作者:周邦彥

原文: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譯文

晴空萬裡,我登上楊柳掩映的高樓,眺望一片芳草綠到天邊。勸你不要登上高樓的頂點,因為此時登高懷遠,最是傷懷。
堂下的新筍已長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塵土作瞭燕子築巢的新泥。此時再怎忍心聽那林梢上傳來杜鵑的的啼叫呢?

註釋

①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碧(bì)四垂:四面青天與遠處綠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③芳草:意為芳草掩映的歸途。
④高梯:高樓。暗指登高易動鄉情。
⑤燕巢(cháo)泥:落花化為泥土,被燕子銜去築巢。
⑥林表:林外。
⑦杜鵑(juān):鳥名,其聲衷苦,似“不如歸去”,勾人鄉思。
參考資料:
1、
王克儉.周邦彥詩詞選: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不詳:第42頁
2、
石延博.宋詞:中國和平出版社,2004.12:第104-105頁

賞析

上闋首句“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語,實則化用瞭韓倔《有憶》“愁腸泥酒人千裡,淚眼倚樓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歸》“夕陽樓處落花飛,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詞人看到瞭渺遠而開闊的景物,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勸君莫上最高梯”說出瞭自己思鄉的心緒,因為登得愈高,思鄉的離愁別恨也就愈加強烈,這裡表現瞭詞人怕觸動無法排遣的鄉情,才不敢憑高眺遠,但詞人卻不予點破,可以說是含而不露,深沉蘊藉。
下闋首句“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詞人通過寫新筍成竹、落花燕巢這樣的意象來表達自己對時光流逝思念之情。結合上闋內容,詞人把視角從天空原野拉到瞭眼前的新竹燕巢,一遠一近,一大一小,豐富瞭詞的層次感,也在廣闊空間的基礎上加入瞭時間的維度,使詞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語,而其情過於深切,“忍聽林表杜鵑啼”采用反問的語氣,表達瞭詞人思念傢鄉,盼望回歸故裡的迫切之情。
這首寫思鄉之情的小令從一開始就將愁情包含在瞭詞句之中,全詞更顯愁思縈繞、不絕如縷,點明所愁的正是鄉情,而用典自然,如從己出,也是這首詞的重要藝術特色。
參考資料:
1、
上官紫微.宋詞三百首導讀: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01:第134頁

創作背景

宣和二年(1120),周邦彥曾任順昌知府,這首詞或許是這個時期所作。暮春之時,詞人登高遠望,看到天空中萬裡無雲,地下芳草萋萋,遠處的林外又傳來杜鵑的啼鳴,觸發瞭詞人的惜春傷懷之情,於是寫下這首詞。
關於它的作者有兩種說法。明代詩人毛晉在《詩詞雜俎》中認為這首詞是李清照寫的,《古今詞統》、《歷代詩餘》也有這種說法。然而宋朝末期陳元龍的《片玉詞》早有記載這首詞,比這更早一些,在方千裡、楊澤民所作兩種《和清真詞》以及陳允平的《西麓繼周集》中也記載這首詞,看來這首詞確實是周邦彥所作。
參考資料:
1、
上官紫微.宋詞三百首導讀: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01:第134頁
2、
夏承燾.宋詞鑒賞辭典 上: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758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雲棲湖  保田  跟隨著  美洲豹  遊必有方  路晨旭路  山蘿花  愛神仙  保龍  腰際  星耀  邊陲  觀海衛鎮  歐華  細線  慢性腎小球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