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淮上漁者

淮上漁者

作者:鄭谷

原文:白頭波上白頭翁,傢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譯文

江中白浪裡有一位白發老漁翁,江岸風聲陣陣,老漁翁船行到哪個地方,傢就安在哪裡。剛才他釣瞭一條一尺長的鱸魚,兒孫們就忙著撿柴準備在(幹枯的)荻花堆中生火煮魚吃。

註釋

1.白頭波:江上的白浪。
2.白頭翁:鳥類的一種,文中指白頭發的老漁翁。
3.逐:跟隨,隨著。
4.浦:水邊,岸邊,或為風的“呼呼”聲。
5.荻(dí) :生在水邊的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花呈紫色。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為我們展示瞭一幅垂釣風情畫。詩句近乎俗語,但情理兼備,意境高雅,讀來如飲醇酒,滿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賞一幅自然和諧、閑適安逸的垂釣圖。
詩中雖然沒有直接歌詠漁民如何撒網捕魚,而是以“白頭波上白頭翁,傢逐船移江浦風”為讀者描述瞭老人一傢以漁為業、居無定所、風餐露宿的生活境況。顯然,隨波逐流的漂泊生活是十分艱辛的。然而人窮志不窮,苦中樂無窮,“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詩句又把讀者帶入瞭欣喜歡快的垂釣畫面,給人一種向往、激動、幸福的感受。老人傢剛剛釣獲一條尺長的鱸魚,魚在灘邊草中活蹦亂跳,兒子興高采烈地連忙摘鉤宰魚,孫子歡蹦亂跳地在蘆荻叢中拾來幹枯荻柴,隻見老人傢的兒孫倆用一把帶花的荻葉裹起從灶灰中刨出的火炭埋頭吹火,煙熏火燎,渾汗直流……
老人傢釣獲一條鱸魚,給一傢人帶來瞭歡快的忙碌,也帶來瞭自然和諧生活氛圍的幸福感受。
這首詩言詞純樸自然,毫無修飾雕琢的痕跡,使讀者過目難忘,激昂吟誦,沉醉於垂釣的樂趣之中。須要說明的是古時沒有打火機甚至火柴,人們生火隻能用火鐮敲擊石英石片獲取火種點燃火草後再引燃柴禾,生火程序相當麻煩。因此,人們便用灶灰把未熄滅火炭焐起來保存火種,待再次生火時扒開灶灰拈取火炭裹在易燃柴禾中吹燃就可以生火瞭。“兒孫吹火荻花中”雖然隻描寫生火的情景,卻包羅瞭收拾和烹魚以及張羅飯菜的全過程,無不充滿歡樂的氣氛。荻是一種類似蘆葦的植物,生長在水邊,幹枯的蘆荻葉及花易燃,可當作柴禾。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鄭谷早年交遊與長安求仕時期(懿宗咸通中至僖宗乾符末)。
這一時期可以說是鄭谷詩歌創作的早期。這一時期的李唐雖然各地叛亂不斷,但唐王朝的力量尚處於優勢,長安及其周邊地區也算安定。
大中十四年,宣宗服食長生藥短命而終,隨之終結的還有晚唐稍稍平靜的政局世態。唐政府、藩鎮、宦官權力之間的平衡再度被打破,社會問題弊病的日益突出,藩鎮的兼並沖突,宦官的把持朝政,政府的橫征暴斂,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王朝衰敗的跡象就開始出現;唐王朝末代君主們的昏庸放縱,腐化墮落以及奢侈豪華之風也隨之流行。

網友評論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