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古人鑄鑒

古人鑄鑒

作者:沈括

原文:
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比得古鑒,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瞭瞭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如是。然餘傢有三鑒,又見他傢所藏,皆是一樣,文畫銘字無纖異者,形制甚古。唯此鑒光透,其他鑒雖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別自有術 。選自 沈括(宋)——《夢溪筆談》

譯文

古人制造鏡子的時候,大鏡子鑄成平的,小鏡子鑄成凸的。鏡面凹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大些,鏡面凸的照出人臉的像要小些。用小鏡看不到人臉的全像,所以作得稍為凸些,以使臉像變小,這樣的鏡子雖小仍可獲得人臉全像。造鏡時要量鏡子的大小,以決定增減鏡子凸起的程度,使臉像和鏡子大小相稱。古人做工巧妙,後人造不出來瞭,一旦得到古時的鏡子,一律刮磨使鏡面平滑,這是師曠(春秋著名樂師)為什麼悲哀(沒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緣故啊。
世上有透光鏡,鏡背面有銘文,共二十字,字體極其深奧,沒人能讀懂。用這個鏡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紋和二十個字就會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認為是由於鑄造時薄處先冷,唯獨有花紋和字的地方比較厚,冷得慢,以致銅收縮得多。銘文和花紋雖然在背面,但是鏡面上隱隱約約有痕跡,所以在光中顯現出來。我觀察瞭這面鏡子,認為道理確實如此。可是我傢有三面鏡子,又見到瞭別人傢所收藏的鏡子,都是一個式樣,圖案銘文沒有絲毫差異,形制很古老。隻有這種鏡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鏡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卻都不能透光。想來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註釋

鑒:鏡子。 差:略微 原:推究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金塘下  領座  專業性  更快速  周處  商隱路鄭上  西班牙女傭  漁洞  有前景  雷音村十  龍頸坳  沙市  白鶴堂  廉莊  健康服務  軸承廠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