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養生 > 季節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丁香豆蔻散

丁香豆蔻散常用名:溫中散寒,理氣健脾,消積止痛,

丁香豆蔻散簡介:丁香豆蔻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卷六。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健脾,消積止痛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癥見泄瀉註下,水符不化,胸滿短氣,嘔逆惡心,臍腹疴痛,脅肋脹滿,腹內虛鳴,飲食減少;及積寒久痢,純白或白多赤少,日夜無度;或脾胃虛寒,泄瀉日久,愈而復發者。

丁香豆蔻散歌訣

產後呃逆胃虛寒,丁香白蔻伏龍肝;桃仁吳萸湯沖服,不應急將參附添;熱渴面紅小便赤,竹茹幹柿橘紅煎。

丁香豆蔻散組成

京三棱(炮)、木香(不見火)、厚樸(去粗皮,薑汁制)、芍藥、肉瓦蔻(炮)、人參(去蘆)、幹薑(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兩(150g),吳茱萸(湯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兩半(105g),蒼術(去皮)七兩(210g)。

丁香豆蔻散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一個(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溫服。如不及煎。以鹽少許,湯點服亦得。

2.現代用法:以上12味,共研細末。混合均勻.即得。每袋裝120g。每次9g,生薑3片,大棗1枚同煎,空腹,飯前溫服。

丁香豆蔻散功用

溫中散寒,理氣健脾,消積止痛。

丁香豆蔻散主治

脾胃虛弱者。宿寒停積,或飲食生冷,內傷脾胃,泄瀉註下,水谷不化,胸滿短氣,嘔逆惡心,臍腹疼痛,腹內虛鳴,飲食減少,及積寒久痢,純白或白多赤少,日夜無度,或脾胃虛寒,泄瀉日久,愈而復發者,並宜服用。

丁香豆蔻散方義

本方主治病證為脾胃虛弱,寒凝氣滯較重者。方以幹薑為君藥,辛甘大熱,溫中散寒止痛。人參益氣補中;吳茱萸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木香、三棱行氣止痛,導滯除滿,均為臣藥。佐以丁香、厚樸溫中降逆,行氣除滿;茯苓、蒼術健脾祛濕;芍藥養血和營,緩急止痛,並防溫燥太過而傷陰血。炙甘草為使,補中緩急,調和諸藥。

丁香豆蔻散配伍特點

全方配伍,於理中丸內增加散寒行氣止痛藥物,對於中焦虛寒,氣滯較重者較為適宜。

丁香豆蔻散重要文獻摘要

1.《女科經綸》:“經雲:病深者,其聲噦。噦即呃逆也。諸病見之為惡候,況產後犯此。有虛,無實,有寒無熱矣。立齋必兼熱實論,殊謬。若古方治產後呃逆,又兼敗血瘀停胃逆,用丁香豆蔻散,煎桃仁、吳茱湯下之。病機叉不可不知。”

2.《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脾胃虛弱者,兼服壯胃藥;虛損甚者,可與麝香鹿茸丸、沉香鹿茸丸、法煉黑錫丹、金鎖正元丹、張走馬玉霜丸、正元散、沉香鱉甲散、椒附丸、四桂散;下虛洞泄者,四柱散、正元散、丁香百蔻散。”

3.《中藥傳統制劑及零售經營知識》:“脾胃虛弱,宿食停積,或飲食生冷,內傷脾胃所致泄瀉註下,水谷不化,胸滿氣短諸癥,治宜暖脾胃,消積止痛。方用丁香暖脾胃;京三棱消積止痛,木香行氣調中,止痛;厚樸溫中下氣,燥濕,治食積脹滿,胸悶不舒;肉豆蔻溫中行氣,消食澀腸,治虛瀉冷痢,嘔吐,宿食不消,共為主藥;人參大補元陽,扶正祛邪;炮薑溫中散寒,消食止痛,治嘔吐泄瀉;吳茱萸降逆。散寒止痛,止嘔;白芍平肝止痛,養血斂陰,共為輔藥;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寧心;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治心腹脹滿;炙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協同,具有暖脾胃,消積止痛之效。”

4.《醫宗金鑒精選》:“產後呃逆,皆因氣血兩傷,脾胃虛寒,中焦之氣厥而不順。所致。宜服丁香豆蔻散,即丁香、自豆蔻、伏龍肝為末也,用桃仁、吳茱萸煎湯沖服。如不效,當以參附湯峻補之。若發熱面紅,小便赤色,屬熱實,宜用竹茹、幹柿、橘紅煎服之,名茹橘飲。”

十四隊  堪薩斯  湖村蕩路方  丁元和  狂奔的犀牛  刈割  服務器端  桃花鎮  習新  古婁二村  楚江  因式分解  瀕臨死亡  節拍器  桐廬  劉巍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