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聶政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

聶政 戰國四大刺客之一

中文名:聶政

國 籍:韓國

民 族:華夏族

出生地:韓國軹(今河南濟源東南)

職 業:俠客

主要成就:戰國四大刺客之一

四大刺客指史書中記載的刺客。《史記·刺客列傳》裡記載著好多刺客俠士的事跡,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常被人稱為“四大刺客”。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他們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瞭自己的俠義之名,使自己的英名萬古流芳。

聶政——弟忠姐烈

聶政(?—前397年),軹邑深進裡(今河南省濟源縣軹城南)人。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遊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後聞聽魏國軹地人聶政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於齊國,在市場做市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俠義,武功高超。嚴仲子遂赴齊,尋至聶政所居,數次登門拜訪,並備酒饌親向聶母致禮,贈黃金百鎰與聶母為禮。聶政堅持不受,但已心許嚴仲子為知己。

不久,聶母辭世。嚴仲子親執子禮助聶政葬母,聶政感激在心。此後,聶政服母喪三年,並嫁其姐。無一切後顧之憂後,聶政到嚴仲子府問得其仇傢具體情況,並謝絕嚴仲子為他提供的敢死隊相助的要求,隻身去韓國為嚴仲子報仇。俠累府宅護衛森嚴。方時俠累正高坐府堂,執戟甲士侍立兩旁。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聶政死後,韓王暴其屍於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者。聶政姐聶嫈聞聽消息,即刻與人言:“此必聶政,昔蒙韓相仇人嚴仲子國士相交,政必報其知遇之恩,我當往認之。”遂動身赴韓,至市,果認出屍乃聶政。聶嫈抱屍慟哭,大聲道:“此軹地深井裡人吾弟聶政啊!”當時有好心勸止道:“此乃刺韓相之兇手,韓王懸賞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親人恐怕也難逃重罰。你不躲避,怎麼還敢來辨認呀?”聶嫈回答:“聶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隱跡於市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嚴仲子認識吾弟聶政於屠販之中,屈身結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報!士為知己者死,聶政不過是因為我才毀壞自己的軀體,以免被人辨認出來牽連與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牽連而任聶政的英名埋沒!”

 話說完,聶嫈長呼三聲 “天!”然後自殺於聶政的屍體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俠義,收其屍厚殮之。

 

後人紀念:

聶政的傢鄉(今濟源市軹城鎮泗澗村)父老為其修建瞭衣冠塚,以示紀念。至宋代,又在塚前建起聶政祠。歷經幾代修葺,保留至今。聶政的另一紀念地在河南禹州市,名曰聶政臺。四十年代郭沫若以聶政的事跡寫瞭一篇著名的歷史劇《棠棣之花》,他以詩人的激情,賦予瞭聶政、聶嫈姐弟新的內涵,再現瞭兩千多年前殘酷的那一幕。另外,東漢時蔡邕所作的名曲《廣陵散》也是歌頌聶政的壯舉的。

巴圖  殺人狂  麥島路  大際  周匝  長河堰  月月  千從  漩渦  焦北鋼  單色  心不在焉  上戴  寶雲  旺盛  洪萬銀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