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繆希雍 江左遺民

繆希雍 江左遺民

人物名:繆希雍

別 名:自稱“江左遺民”字仲淳、仲仁名(號)

號:慕臺

主要成就:而通之療傷寒;創三要訣治吐血;重視脾胃善甘潤;真假內外辨中風;辛涼發散療痧疹

代表作品:而通之療傷寒;創三要訣治吐血;重視脾胃善甘潤;真假內外辨中風;辛涼發散療痧疹

擅 長:清涼甘潤法治病

出生日期:1546

逝世日期:1627

所在朝代:明

出生地:江蘇常熟

繆希雍(約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啟間人。17歲患久瘧,自檢方書治愈,遂嗜醫。生平好遊,尋師訪友,旨在搜集方藥,切磋學問,探討醫理。曾增益群方,幾經修訂,撰《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及多部醫學典籍。

繆希雍,字仲淳,號慕臺,我國明代著名的中醫臨床學傢、中藥學傢,是李思塘(曾從吳興名傢朱遠齋學過醫藥)之外孫,萬歷癸醜進士繆昌期的同族兄弟。原籍江蘇常熟,旅居長興多年,考中秀才,與張時泰同科,移住金壇縣,和王肯堂共處一邑。善用清涼甘潤的藥物療病。行醫之餘,勤於筆耕,積三十年心血,終撰成多本著作,《神農本草經疏》和《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為其代表作。

繆希雍約生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八歲父死,親朋走散。因十七歲患瘧疾,延醫療之久而不愈,檢《素問))“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按感受暑邪治好瞭個人的小恙,且“方弱冠”,門戶衰落,世累糾纏,以是多見憤激,礙膺之事十常八九,數嬰疾病”,對岐黃之道產生興趣,乃同無錫高攀龍的入室弟子司馬銘鞠為友討論習醫。他認為溫熱陽明證居多,善用清醇寒涼折之,以重用石膏偏於養陰而馳名、凡遇險、怪之證,“俗醫相顧卻走”,人們“必拱手質請繆先生”。繆氏一生交友甚廣,曾結識沈晉恒(字亮震)、張遂臣(字卿子)、王文祿(字世廉,即沂陽生)、唐不巖諸學者,不斷同任丘僧裴在澗(客居金壇西禪寺)、督學陳赤石、別駕於潤甫、銓部章衡陽、太學張旋浦、翰林史鶴亭、四明虞仰韶、中承沈少卿、金壇莊斂之相互禮尚往來。好搜集民間驗方,所開“刀匕湯液與俗醫左”(曲肱道人丁元薦《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序)。同王肯堂友誼較好,於南京無私地介紹瞭自己用酸棗仁補血的經驗,爾後又將桑白皮治鼻塞、健脾開胃消食止瀉的效方資生丸也傳給瞭他;“凡宇泰所輯諸書,仲淳皆參訂焉”(王宏翰《古今醫史》)。

《神農本草經疏》和《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為其代表作。

小馬場  一傢親  街塢城  白瑤  馬驛  細葉榕  金魚缸  電水壺  營銷方式  佛道  光強  我們的夢想  湄江  揮刀  國權  南雙廟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