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斯大林 前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

斯大林 前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

中文名: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斯大林

外文名: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俄語);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英語)

國籍:蘇聯

民族:格魯吉亞人

出生地:俄羅斯帝國-第比利斯省-哥裡市

出生日期:1878年12月18日(一說1879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1953年3月5日

職業:政治傢

畢業院校:第比利斯東正教中學

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

早年生活

斯大林時期官方稱其於俄歷1879年12月9日(公歷為1879年12月21日 )出生在格魯吉亞古老的城鎮哥裡,後來蘇聯歷史學博士斯比寧更正瞭斯大林正式傳記中的誕生日期,根據當地教堂出生登記冊,斯大林生於俄歷1878年12月6日,即公歷1878年12月18日,材料來源是第比裡斯省戈裡大教堂1878年的出生登記簿第一部分第33頁,上面寫道:12月6日,戈裡居民、農民維薩裡昂·伊萬諾維奇·朱加施

維裡和他的合法妻子葉卡節琳娜·格勃裡耶諾夫娜生瞭一個兒子——約瑟夫。父親是農民出身的皮鞋匠,母親1937年7月去世,她是農奴的女兒 。

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維利,斯大林這個姓氏是成年後他自己改的,意思是鋼鐵。他出身寒微,在公開場合,斯大林隻提過父親一次。他說,作為一個鞋匠,父親不是一個真正的無產者,因為他仍有小資產階級思想。10歲那年,他差點被父親送到制鞋廠學手藝而不是繼續在神學院上學。鞋匠對孩子的母親咆哮:“你想讓我的兒子當神父?休想!我是個鞋匠,我兒子將來也是個鞋匠!”又過瞭一年,鞋匠在一次酒後爭執中被人用刀子捅死瞭。母親葉卡捷琳娜曾經搬進克裡姆林宮住過一段時間,很快又回到老傢格魯吉亞,住回那幢老房子,睡那張很窄的鐵床。孫兒孫女很少跟她來往。她去世前,斯大林去探望,她對兒子說:“真遺憾,你沒當上一個東正教神父!”

16歲時,斯大林進入第比利斯一所東正教中學讀書,他成績優秀並獲得瞭獎學金。期間他接觸到一些革命書籍,並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1898年8月,斯大林加入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899年,因其無法支付突漲的學費,而不得不放棄最終的考試,被學校開除。隨後他供職於第比利斯的氣象觀測臺,亦同時積極參與革命活動。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他選擇加入以列寧為首的佈爾什維克一邊。不久斯大林就成瞭高加索地區主要的革命活動者,他組織罷工、發放傳單,為佈爾什維克活動募集資金,為之而搶劫銀行、綁架、敲詐。1906年夏天,斯大林和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結婚,她不久後就為他生下首個兒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隨後他帶著妻子來到巴庫,但斯瓦尼澤卻在1907年12月因斑疹傷寒去世,這使斯大林在悲痛中渡過瞭幾個月,最後他選擇瞭把孩子雅可夫交給瞭娘傢撫養。

參加革命

來到巴庫後,他積極從事阿塞拜疆和波斯地區的革命活動,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間,他因參加革命活動被逮捕7次、流放6次,從流放地逃出5次。斯大林23歲入獄時的檔案中記著:他身高大約1米62,左腳第二三個趾頭聯趾。7歲那年得過天花,強健的體格幫他熬過那場大病,但臉上留下很深的麻子。上學時,他又得瞭敗血癥,左臂感染。病愈後,左臂略短,肌肉有些萎縮。托洛茨基說,後來斯大林左手總戴一隻厚手套,即使在政治局會議上也是如此。1912年,來到聖彼得堡的斯大林在列寧的指示下創辦瞭《真理報》。1913年3月,他發表瞭《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一文,首次使用瞭“斯大林”(意思為“鋼鐵的人”)這一筆名。隨後不久他最後一次被捕。1916年,沙俄政府將他強征入伍參加一戰,卻被醫生檢查出左臂有傷,於是他免於參與動員,被流放到阿欽斯克。

1917年俄

國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帝國滅亡。斯大林被釋放,他於3月25日重返聖彼得堡,與加米涅夫、莫洛托夫等人繼續從事佈爾什維克《真理報》的編輯工作。他們曾一度對亞歷山大·克倫斯基的俄國臨時政府持支持態度,而在4月召開的黨內會議中,列寧主張推翻臨時政府,斯大林等人於是轉變瞭立場支持列寧。會議上他被選為佈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成員。同年發生七月流血事件,列寧由於試圖發動革命而被臨時政府所通緝,斯大林協助他逃往芬蘭,為瞭避免擴大流血沖突,斯大林下令讓被圍困的佈爾什維克黨員投降。不久列寧重返俄國,並在斯莫爾尼宮策劃武裝起事推翻臨時政府,斯大林成為瞭領導團體人民委員會的一員,最終佈爾什維克在十月革命中成功奪取瞭政權,隨後他被任命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

1918年,蘇俄內戰爆發。斯大林和列夫·托洛茨基等人入選瞭由列寧組建的五人主席團。同年5月,他被派往察裡津征糧,在伏羅希洛夫、佈瓊尼等人的支持下,他加強在軍隊中的影響力。期間,斯大林多次違抗時任軍事革命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的決議,處決瞭很多紅軍中在沙皇時代任過職的軍官以及“反革命分子”。為瞭強迫征糧,他還使用瞭焚燒村莊的手段,防止食物供應被強盜劫掠。最終紅軍在察裡津戰役中取得勝利,同時他也和第一騎兵軍的軍人建立瞭政治上的合作關系。 為瞭紀念他的功勛,察裡津被改名為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稱伏爾加格勒)。1919年初斯大林被調回莫斯科,3月24日他與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結婚。5月他又被派往彼得格勒附近的西部前線,期間他嚴厲地把紅軍的逃兵處決。

1919年波蘇戰爭爆發。任蘇軍西南方面軍政委的斯大林希望奪取波蘭城市利沃夫,然而此舉卻違背瞭列寧和托洛茨基主攻華沙的戰略意圖。他說服瞭第一騎兵軍的謝苗·佈瓊尼和亞歷山大·伊裡奇·葉戈羅夫一起行動,拒絕援助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的西北軍,最後蘇軍在利沃夫和華沙的兩場戰役均以失敗告終 。歸國後,斯大林的行為受到批評,他則辯護說問題在於中央的決策,而同時也主動辭去軍職。在黨內第九次會議中,托洛茨基更是公開地指責瞭他。

取得權力

在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蘇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斯大林作瞭關於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報告。他提出瞭“在一個國傢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1922年12月中旬,列寧再次中風,俄共中央全會責成斯大林負責監督執行醫生為列寧規定的制度。22日深夜,列寧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右臂右腿癱瘓,但頭腦清楚,思維清晰,口授瞭一批給黨的應屆代表大會的信。信是專門談他的戰友或接班人的,一共談及3組人,即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佈哈林和皮達可夫,既談到他們的優點,也指出他們的缺點。關於斯大林,信中說:“斯大林同志當瞭總書記,掌握瞭無限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信中寫道:“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就成為不可容忍的瞭。因此,我建議同志們仔細想一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職位上調開,任命另一個人擔任這個位置,這個人在所有其他方面隻要有一點強過斯大林同志,這就是較為耐心、較為謙恭、較有禮貌、較能關心同志,而較少任性等等。 ”這以後的幾天,列寧繼續口授信件,議論瞭改革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工農檢查院,賦予國傢計劃委員會以立法職能,民族問題等等 。

1924年1月24日,列寧逝世,斯大林開始領導蘇聯社

會主義建設。列寧去世後,托洛茨基寫下《論列寧》和《十月的教訓》,直言不諱的批評瞭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人,促使兩人與斯大林聯手形成共同對抗托洛茨基的局面。三人發表文章稱“托洛茨基主義”並非真正的列寧主義,斯大林還表示“黨的任務就是要埋葬托洛茨基主義這一思潮”。被孤立的托洛茨基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解除瞭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而不久之後,斯大林與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的意見亦見分歧:斯大林支持佈哈林的意見,延續新經濟政策,減少約束農民,並希望先在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而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反對放大新經濟政策並擁護世界革命的主張,他們形成“新反對派” 。

1925年在黨的第十四次代表會議上,他們和斯大林為首的主流派公開對抗,卻以失敗告終。季諾維也夫於是重新聯合托洛茨基,並和列寧遺孀克魯普斯卡婭等人結成反對派聯盟,共同和斯大林集團鬥爭,1927年12月黨的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後,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先後開除出黨,1929年佈哈林“右傾投降主義集團”也被趕出政治局。

領導建設

1925年12月,聯共(佈)“十四大”召開,通過瞭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總方針,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傢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傢,重點發展重工業。1928年起進行計劃經濟建設,衛國戰爭前,實施瞭三個五年計劃,前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形成瞭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瞭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傢工業化。 1927年12月,聯共(佈)“十五大”確立農業集體化方針。要把個體小農經濟聯合並改造為大規模集體經濟。 此後,新經濟政策逐漸取消。農業集體化為工業化的實現提供瞭條件,但存在著嚴重問題和錯誤,違背瞭農民自願加入的意願,為積累資金,從農民身上取走的東西太多,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損害,與當時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不相適應,從而破壞瞭農業生產力,使農業生產長期停滯落後,嚴重阻礙瞭蘇聯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現使生產資料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已經占絕對支配地位 。

1936年,第八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新憲法。規定蘇聯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社會主義國傢。它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它的政治基礎是各級勞動者代表蘇維埃。新憲法的頒佈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蘇聯的確立,也標志著斯大林創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形成。 特征是以行政命令來管理經濟,否定價值規律,排斥商品和市場。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權力高度集中,黨政不分,缺少群眾監督,忽視民主和法制。斯大林模式在戰爭期間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存在嚴重的缺陷和弊端。後來日益嚴重地阻礙瞭蘇聯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隨著斯大林地位的牢固確立和蘇聯建設事業的發展,斯大

林的威望空前提高,到30年代,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已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由於個人崇拜風氣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錯誤觀點和做法對蘇聯的發展產生瞭很大的消極影響。1935—1938年間,進行瞭錯誤的大清洗運動(肅反運動),大批黨、政、軍優秀領導人和著名知識分子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被加以各種罪名,遭到殘酷的鎮壓和迫害。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壞和踐踏;破壞瞭社會主義科學文化資源和各級幹部資源。1937年,蘇聯肅反運動達到瞭高潮。1937—1938年間審理的要案主要有:以中央委員皮達可夫、拉狄克為首“反蘇托洛茨基中心”;以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為首的“反蘇軍事中心”;以前政治局委員佈哈林、李可夫為首的“右派—托派反蘇聯盟”。這些案件的被告都以“人民公敵”的罪名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肅反運動使許多無辜者遭到逮捕和殺害,出現瞭大量冤、假、錯案,它嚴重地破壞瞭社會主義法制,給蘇聯黨、國傢和人民造成瞭巨大的損失。 莫斯科大審判一共3次,它是1937~1938大清洗的高潮劇目,三次大審判的被告人數分別為16、17、21。除第二、三次各有3人獲有期徒刑外,其餘被告全部槍決。當年著名的列寧遺囑中提到瞭6位蘇共領導人,最後除斯大林外,另外5人: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佈哈林、皮達可夫,全部在三次大審判中被處決(托洛茨基因流放海外缺席審判,但後被刺殺)。此外,領導十月革命的第6屆中央委員會成員中有2/3被槍決;11大中央委員會的27人有20人被槍決;15大政治局的7人,除斯大林外,6人被槍決或暗殺;第1屆蘇維埃政府的15名成員中,除5人已去世外,除斯大林外的9人全部遭槍決。大清洗中紅軍指揮人員和政工人員有4萬餘人被清洗,其中1.5萬人被槍決,包括瞭5名元帥中的3人、4名一級集團軍級將領中的3人、12名二級集團軍級將領的全部、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397名旅長中的221人。1936-1938年間,蘇共一半的黨員,約120萬人被逮捕。斯大林對列寧時期的老佈爾什維克的清洗,其實並非始自大清洗。早在1929~1931年的清黨運動中,就有25萬人被開除黨籍。 大清洗冤死的不僅是無數蘇聯本國幹部和群眾,還有庫恩·貝拉等僑居蘇聯的外國人,包括中國一大批在蘇聯工作、學習的幹部和學生,以及共產國際中國代表團的許多工作人員,李正文、姚艮等被關押數年才獲平反,吳先清等不幸遇難。

二戰領袖

1941年6月,斯大林任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同年8月任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蘇聯通過擴大自己的版圖,建立起一條“東方戰線”。1941年6月22日早上4時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軍隊,發動瞭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在此之前,斯大林已經收到瞭來自一些蘇聯間諜和蘇軍將領的警告,但他認為納粹德國不會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在徹底擊敗英國之前就進攻蘇聯,因此沒有對同納粹德國展開本土戰爭做充分的準備。在確認德軍的入侵後,斯大林擔任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和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並於同年7月3日發表演說,號召蘇聯人民不僅要消除本國面臨的危險,還要幫助解放在德國法西斯奴役下的歐洲各國人民。在德軍的突然打擊之下,同時因為大清洗帶來的負面影響,蘇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1941年8月,由於斯大林拒絕采納朱可夫的建議,下令紅軍死守基輔,結果導致蘇聯西南方面軍在基輔戰役中被德軍圍殲,納粹德軍宣佈殲滅蘇軍66萬人,希特勒宣稱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 

1941年11月初,德國中央集團軍逼近莫斯科城下,斯大

林堅決留在城裡組織反擊。11月7日,斯大林命令蘇聯紅軍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瞭閱兵式,發表瞭重要講話,講話中斯大林說道:“紅軍和紅海軍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男女遊擊隊員同志們!全世界都註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能夠消滅德國侵略者匪軍的力量。處在德國侵略者壓迫下被奴役的歐洲各國人民都註視著你們,把你們看作是他們的解放者。偉大的解放使命已經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不要辜負這個使命!你們進行的戰爭是解放戰爭,正義戰爭。讓我們偉大的先輩——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裡·頓斯科伊、庫茲馬·米寧、季米特裡·波紮爾斯基、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英勇形象,在這次戰爭中鼓舞你們!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占領軍!我們光榮的祖國、我們祖國的自由、我們祖國的獨立萬歲!”,斯大林在這次講話中提及的俄羅斯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的用意,是以俄羅斯民族主義來鼓舞蘇軍戰鬥。受閱的蘇軍部隊隨即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在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將領的指揮下,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擊潰德軍50多個師,擊斃擊傷德軍80多萬人,將敵軍擊退150公裡至400公裡,解除瞭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瞭60多座城市。蘇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勝利宣告瞭希特勒“閃擊戰”的徹底破產,極大地鼓舞瞭蘇聯及全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1942年,德軍將戰略重點放在南線。同年7

月,德軍向伏爾加河地區的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發起猛攻。會戰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被殲滅。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近150萬人,約占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此役被認為是二戰的轉折點。1943年11月,斯大林參加瞭德黑蘭會議,同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等人會談,通過瞭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決定。之後蘇聯在對德戰爭中逐漸轉入反攻。1945年2月4日~2月11日,斯大林參加瞭雅爾塔會議,3國領導人就對日作戰條件達成協議並簽瞭字,根據這個協定,蘇聯要在德國投降及歐戰結束後2個月或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1945年春,蘇軍以3個方面軍250萬人的兵力進入德境。於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1945年8月8日晚,蘇聯政府向日本駐莫斯科大使聲明,蘇聯根據雅爾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宣佈從次日起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一周之內,蘇蒙聯軍迅速擊潰日本關東軍。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告終。 

晚年逝世

1952年10月聯共(佈)19大將中央政治局改組為蘇共中央主席團時,他當選為中央主席團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腦溢血病逝。 他的遺體被裝入水

斯大林晶棺,安放在列寧墓中。不過,斯大林的遺體隻防腐保存瞭8年。

1961年蘇共22大通過決議:“鑒於斯大林嚴重違背瞭列寧的遺囑,濫用權力,對忠誠正直的蘇聯公民進行廣泛鎮壓,再將斯大林的遺體保留在列寧墓裡是不合適的。斯大林在個人崇拜時期的大規模違反法制和其他許多行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寧陵墓中成為不可能。” 1956年2月,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作瞭秘密報告,揭開瞭斯大林在1930年代搞肅反擴大化、搞個人崇拜以及衛國戰爭初期因缺乏警惕造成巨大損失的內幕。勃列日涅夫上臺後,面對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在蘇聯引起的政治波動,對斯大林的形像進行瞭一定的修復,允許斯大林的故鄉格魯吉亞修建他的塑像,1969年給斯大林墓上安放瞭半身像,但是,勃列日涅夫反對批評和撤消1956年的蘇共二十大會議和1961年的蘇共22大會議上對斯大林問題所做出的一切書面決定,拒絕將伏爾加格勒恢復名字為斯大林格勒,拒絕在除瞭格魯吉亞和莫斯科以外的城市再以官方資金興建斯大林雕像。

隆鋼  專科專業  板芙鎮  極度緊張  凌晨三點  千依百順  想發財  美泉  Stars  荊劉  順平  塊兒  鏡花緣  扛刀  同至  腎性高血壓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