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馬愉 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狀元

馬愉 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狀元

中文名:馬愉

別 名:字性和號澹軒

國 籍:中國(明)

民 族:漢

出生地:臨朐縣朱位村

職 業:禮部右侍郎

主要成就:明朝江北的位狀元

謚 號:襄敏

馬愉(1395—1447年),字性和,號澹軒,明代臨朐縣朱位村人。其先祖為漢代馬援,扶風人(今陜西興平) ,為伏波將軍,助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故馬氏至今尚自稱為“伏波世傢”或“扶風世傢”。馬援後世散居 各地。至宋末,有馬近者,為青州府學教授,入元,不仕。避居臨朐,遂以為傢。近生珍,珍生慶,慶生天駟 ,天駟生景信,景信生士賢,士賢乃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賢,六世為儒,多以教書為業,皆有隱德,士賢更被鄉裡稱為善人。

馬愉20歲中秀才,永樂十八年(1420年),中山東鄉試第3名舉人,時年26歲。次年春,欲赴北京參加會試, 途中得病,誤期,返回。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會試,因守繼母孝,又未赴試。期間,刻苦攻讀,宣德二年(1427年)參加會試、殿試,一舉奪魁,中狀元。明清543年間,山東共出瞭10名狀元,馬愉是其中之一。此科主考為楊溥,副主考為曾(此字上部為"啟",下部為"水"),馬愉終生視二人為恩師。這年,馬愉33歲。此科乃為宣德皇帝登基後的首次開科,俗稱龍飛榜。歷來科考,大多考試五經,即俗說的以五經取仕。此次,宣德皇帝下詔說:“自古制科,以得人為盛,願得忠孝士足矣。”故此科乃為制科取仕(制科,古代朝廷設置的臨時考試科目,始於漢代,沿至清末、較重要的制科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有博學宏詞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經濟特科;晚清還有翻譯科,各朝代制科科目時有改動,制科錄取者一般都從優授予官職)。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制曰:朕惟禮樂之道,原於天地,具於人心。所以治天下,國傢之大器也。蓋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於斯。故聖帝明王,咸所重焉……。爰及朕躬,獲承鴻緒,永惟海宇之廣,生齒之繁,化理之方,躬行為要。肆夙夜飭勵,恭己思道,罔敢怠寧。諸生學古有年,究於治理。夫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而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此盛治之致也。爰始行之,其事何先?樂由中出,禮自外作,近世大儒又謂其本皆出於一。夫欲安上治民,移風易俗,不考其本可以施之,知禮樂之情能作,識禮樂之文能述,稽諸往古,疇其當之。昔者,聖人制作之盛極於虞周,況以伯夷後、夔、周公為之輔。仲尼定萬世之制,何獨取其韶冕歟。夫禮樂之效,致人心之感,則道德一而風俗同;致氣和之 應,則膏露降而醴泉出。器車馬圖鳳凰麒麟之物畢至,亦理之所必臻歟。朕虛己圖治,冀聞至理,其悉陳之, 將親覽焉。”馬愉得題後,傾其所學,上下古今侃侃而談,洋洋二千餘言,一氣呵成。宣德皇帝覽卷大喜,親 批為第一甲第一名,即狀元。這是明代開科以來第十八名狀元,也是江北第一位由制科考取狀元的人(歷來著文者,皆雲馬愉為明代江北第一名狀元,其實不然,例如早馬愉30年中狀元的韓克忠,即為山東武城人。後人不詳考,便將江北第一位以制科得狀元者為江北第一位狀元瞭)。

馬愉中狀元後,即被授為翰林院修撰,深得宣德皇帝器重,有意讓其在翰林院深造,以便將來為 太子老師。1435年,宣德皇帝死。9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次年改元正統。馬愉被任命為經筵講官,進侍讀(正六品), 與楊溥、苗衷、高谷、曹鼐五人專門負責給小皇帝上課。馬愉等日日輪流用儒傢的思想和道義,以二帝三王、周孔之道、正心修身、經綸之要為小皇帝苦口婆心地講解,小皇帝也經常賜些金銀服食一類的物品給馬愉。是年,馬愉還以會試同考官的身份參加瞭會試。1438年,馬愉升翰林侍講學土(從五品),1440年,奉旨人閣參與機務(即宰相。明代不設宰相一職,凡人閣者,即稱宰輔,亦即宰相。時宰輔共5人,首輔為楊士奇,另四人為楊榮、楊溥、馬愉、曹鼐,由此而知,馬愉是年為第四宰相。見《明史·卷一O九·宰輔年表》)。在古代,狀元為榮極之人,宰相為官極之人,由狀元而為宰相,歷代為數極少,由此可知馬愉在當時地位之榮耀瞭。

鐵絲網  東龍灣  淋巴  王緒  私信  詩意  劉仁斌  橋南  愈演愈烈  幽門部  血素  搭橋  鬼馬牛肉  手術前  玻璃水  娘子軍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