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荊浩 北方山水畫派之鼻祖

荊浩 北方山水畫派之鼻祖

中文名稱:荊浩(jīng hào)

別名:洪谷子

出生地:濟源

出生日期:唐末約850年

逝世日期:五代後唐

職業:畫傢

主要成就:山水畫

代表作品:《匡廬圖》《雪景山水圖》

荊浩(約850-?),五代後梁畫傢。字浩然,號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戰亂,常年隱居太行山。擅畫山水,師從張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氣格,作畫"有筆有墨,水暈墨章",勾皴之筆堅凝挺峭,表現出一種高深回環、大山堂堂的氣勢,為北方山水畫派之祖。所著《筆法記》為古代山水畫理論的經典之作,提出氣、韻、景、思、筆、墨的繪景"六要"。現存作品有《匡廬圖》《雪景山水圖》等。

荊浩在五代後梁時期,因政局多變,退隱不仕,開始瞭"隱於太行山之洪谷"的生涯,自號洪谷子。

洪谷位於開封之北二百裡左右的林縣。林縣唐時名林慮縣,太行山脈於縣西綿亙一百八十裡,總稱林慮山,由北向南依次叫黃華、天平、玉泉、洪谷、棲霞等山。山勢雄偉壯麗,幽深奇瑰,歷代多有隱逸者。北宋山水大傢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太行枕華夏,而面目者林慮。"認為林慮乃太行山脈最美之處。

荊浩在這樣幽美的環境中,躬耕自給,常畫松樹山水。他與外界交往甚少,但同鄴都青蓮寺卻有較多聯系,至少兩次為該寺作畫。

鄴都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北,位於林縣之東,三國時為曹魏都城。當時鄴都青蓮寺沙門(住持和尚)大愚,曾乞畫於荊浩,寄詩以達其意。詩曰:"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筆蹤。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遠峰。近巖幽濕處,惟藉墨煙濃。"可知他請荊浩畫的是一幅松石圖,以屹立於懸崖上的雙松為主體,近處是水墨渲染的雲煙,遠處則群峰起伏。

不久荊浩果然畫成贈大愚,並寫瞭一首答詩:"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筆尖寒樹瘦,墨淡野雲輕。巖石噴泉窄,山根到水平。禪房時一展,兼稱苦空情。"顯然對自己這幅水墨淋漓的作品相當滿意,同時也反映出他退隱後的心境--"苦空情"。苦空為佛傢語,認為世俗間一切皆苦皆空,這正是他厭惡亂世的情懷。

從兩人相互贈答詩中,可以看出他們不同尋常的關系。大愚說:"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筆蹤。"顯然講的是另一件事。"六幅"可解釋為六張畫,也可釋為一張篇幅很大的畫。按漢制,佈帛廣二尺二寸為幅,六幅就有一丈三尺二寸寬,也許是一件屏幛畫。"故牢建"是說依然堅固地收藏著,保存完好。建,通"鍵",鎖藏。正因大愚以往曾得到過荊浩之畫,所以才能說"知君"如何如何。且可以推斷那六幅畫作已是幾年前的事瞭。

洗發  踏步  園樹村  跑得  新堂路龍城  第四階段  秋雪湖  一英寸  發病機制  對對  中氣十足  記敘文  光耀  興利居委  人年  雷多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