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王武俊 唐朝中期軍閥

王武俊 唐朝中期軍閥

本名:王武俊

別稱:王沒諾幹

字號:字元英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契丹人

出生地:薊州

出生時間:735年

去世時間:801年

主要作品:《致昭義魏博等節度書》

主要成就:與朱滔等人一同稱王

效力成德

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父親在開元年間率部屬內附唐朝,從此居住在薊州(今天津薊縣)。王武俊十五歲時便善於騎射,與張孝忠齊名,後追隨安祿山部將李寶臣,任裨將。 

762年(寶應元年),官軍兵至井陘口(今河北井陘北),王武俊對李寶臣道:“我們以寡敵眾,以曲對直,戰則離心,守則崩潰,怎能抵禦精銳的官軍呢?”李寶臣於是以恒定等五州之地歸降朝廷,被任命為成德節度使,

王武俊也被封為成德軍先鋒兵馬使、兼禦史中丞、維川郡王

。 

775年(大歷十年),李寶臣奉詔征討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生擒其將盧子期。宦官馬承倩前來勞軍,卻將李寶臣贈送的百匹縑帛扔在路上,並肆意辱罵。王武俊趁機進言道:“如今閣下立有功勞尚且如此,一旦平定魏博,天子一紙詔書便能將您安置在京師,到時您就是一百姓匹夫瞭,不如縱容田承嗣,以為資本。”從此,李寶臣與田承嗣、李正己相互為援。 

李寶臣晚年,性格猜忌,誅殺許崇俊等大將。當時,王武俊的兒子王士真是李寶臣的女婿,暗中結交李寶臣的近侍,王武俊才得以幸免於難。 

倒戈弒主

781年(建中二年),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嶽謀襲父位不果,舉兵叛亂。當時,有人稱王武俊有異志。王武俊得知後,出入隻帶一兩名隨從,平素也不和外人往來。李惟嶽雖然也有疑心,但見他深自貶抑,又愛惜他作戰勇猛,沒有忍心殺他。 

782年(建中三年),幽州節度使朱滔與歸附朝廷的成德大將張孝忠征討李惟嶽,李惟嶽在束鹿(今河北辛集)迎戰,並命王武俊為前鋒。王武俊私下對人道:“我若擊敗朱滔,則李惟嶽必能兵勢大振,我回去後,一定會被他殺掉。”於是,

王武俊消極應戰,結果被朱滔擊破

。 

不久,成德大將康日知在趙州(今河北趙縣)投降朝廷,李惟嶽更加疑忌王武俊。有人勸李惟嶽道:“先相公(李寶臣)一直以王武俊為腹心,兩傢又是姻親,當此危難之際,王武俊勇冠三軍,不依賴他這樣的人,誰又能為您退敵呢!”李惟嶽便命王武俊與步軍使衛常寧一同討伐康日知,又讓王士真率精兵宿於府中以為貼身護衛。 

王武俊走後,對衛常寧道:“我忠於節度使,李惟嶽卻聽信讒言,猜忌於我,使我朝不保夕。如今出兵趙州,不論勝敗,我都不回恒州(今河北正定)瞭。我們到定州投奔張尚書(張孝忠)吧。”衛常寧勸道:“聖旨道,誰斬李惟嶽首級,就把他的官爵賞給誰。如今,張尚書歸降被封為節度使,聽說康日知也被封官。我看李惟嶽早晚會被朱滔所滅,我們不如倒戈誅殺李惟嶽以取富貴。如果事情不成功,再去投降張尚書也不晚。”王武俊深以為然。而康日知也派人對王武俊道:“李惟嶽懦弱無謀,不值得同他一起造反!我城池堅固,萬眾一心,不是一年半載就能攻下的。”又拿出偽造的皇帝手詔招降王武俊。 

這時,李惟嶽派心腹要藉官謝遵到趙州城下催戰,王武俊則勸說謝遵與自己一同謀取李惟嶽。謝遵返回後,密告王士真加緊準備。不久,王武俊與衛常寧連夜折返恒州,在謝遵等人接應下,沖入李惟嶽府中,王士真也在府內接應。王武俊傳令道:“李惟嶽叛逆,眾將士歸順朝廷,敢違命者族誅!”李惟嶽束手被擒。衛常寧又道:“李惟嶽見到天子後,肯定會哀乞求生,誣稱當初是您與諸將脅持他起兵拒命。”王武俊遂勒死李惟嶽,把他的首級傳送京師。 

舉兵叛亂

不久,唐德宗授王武俊為檢校秘書少監、兼禦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團練觀察使,實封食邑五百戶,又任命張孝忠為易定滄三州節度使,康日知為深趙都團練觀察使,命朱滔回鎮幽州。王武俊認為自己誅殺李惟嶽,功勞在康日知之上,卻沒能得到節度使的職位與趙定二州,心中不滿,便與同樣不滿的朱滔聯合反叛,率兵救援魏博田悅。當時,田悅在馬燧、李抱真等人的征討下,勢力已經衰弱,這時得到王武俊、朱滔的幫助,得以恢復元氣。 

朝廷又命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督率神策軍征討朱滔、王武俊。李懷光趁朱滔營壘未成,縱兵出擊,戰破朱滔後勒馬徐行,觀看形勢。王武俊趁他懈怠之時,命二千騎橫沖其陣,朱滔也隨即反擊。官軍大敗,兵士互相踐踏,死傷慘重,李懷光退回營壘。 

當夜,王武俊掘開永濟渠,斷絕官軍糧道。馬燧無計可施,仗著自己和朱滔有姻親關系,就派人向朱滔服軟道:“老夫不自量力,與諸君交戰。王大夫驍勇善戰,天下無敵,我敗得不怨。希望您放我們回去,我會上奏天子,將河北之地交給您。”朱滔也怕王武俊得勝後難以壓制,便對王武俊道:“官軍已經敗瞭,馬公這麼謙卑,我們不能太逼迫他。”王武俊卻道:“馬燧等人都是國傢名臣,連兵十萬,一戰敗北,還有什麼面目去見皇帝。如果放他走,不出五十裡,肯定回軍與我們交戰。”朱滔不聽。馬燧到魏縣後,果然堅壁固守。朱滔非常慚愧的向王武俊道歉,但二人卻從此有瞭嫌隙。 

僭位稱王

田悅感激朱滔的援救,要尊奉朱滔為主,自願為臣。朱滔卻推舉王武俊,並道:“愜山大捷,都是王大夫的功勞!”朱滔、王武俊的官屬們商議後,提議道:“古代有列國連衡共同抗秦。如今公等在這裡,李大夫(李納)在鄆州(今山東東平),不如仿效七國,大傢都建國號,尊奉天子正朔。而且效仿七國舊例尊唐皇帝為天子,我們就名正言順瞭。我們該快些選定日期定好盟約,以順人心,違背盟約的就大傢共同討伐。”朱滔等人都同意。 

782年(建中三年)十一月,王武俊等人在魏州(今河北大名)西郊祭天,自立為王。朱滔稱冀王,田悅稱魏王,李納稱齊王。王武俊自立為趙王,自稱寡人,並改恒州為真定府,設置左右內史等官職,大封百官。 

783年(建中四年),朱滔擊敗李晟,駐軍於瀛洲(今河北河間),王武俊便派宋端去催促他進軍。朱滔大怒道:“孤頻頻作戰又得瞭病,正在就醫,趙王還要嚕嗦。孤為南救魏州,拋棄兄長,背叛君王,如同丟棄破鞋。趙王若定要疑我,由他自便。”宋端回報王武俊,王武俊對朱滔部將馬寔道:“我希望冀王能速來,是希望他來指方向,決勝負,為什麼那麼惡聲惡氣?冀王將來並有天下,我隻求有六七個城邑,當個節度使就足夠瞭。”雖然此事最終解釋清楚,王

武俊仍是越加不滿,暗中與田悅商議如何與朱滔斷絕

。 

復歸朝廷

同年六月,李抱真命參謀賈林到王武俊營中詐降。賈林見到王武俊後,道:“我來此是奉詔規勸,不是來投降的。”王武俊聞言色變,進問詳情。賈林道:“天子深知您忠義為國,臨行前對我說:‘先前處事有誤,追悔莫及。朋友間有瞭錯失尚可道歉,朕為四海之主,一點小事怎能耿耿於懷呢!’”王武俊道:“我是個胡將,尚且懂得安撫百姓,天子當然不會專以殺人來安定天下。如今山東有五支叛軍,等到戰勝他們時,百姓盡皆暴屍荒野,即使戰勝瞭又讓誰來守衛呢?我很想歸順朝廷,但已與諸鎮結盟,我們胡人性直,不願做理虧的事。如果朝廷下旨赦諸鎮之罪,我便帶頭響應,諸鎮有不聽命的,我肯定會奉詔予以討伐。這樣一來,我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朋友,不用五十天,河朔便能平定。” 

十月,涇原兵變,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陜西乾縣),朱泚被叛軍擁立為帝。馬燧等將都回師勤王,田悅打算與王武俊、朱滔一同襲擊李抱真。這時,賈林再次遊說王武俊道:“而今退兵前面是糧食輜重,後面是精銳部隊,人心堅固,難以圖謀。就算戰勝,利益也歸魏博所有;一旦失敗,成德則大傷元氣。您為什麼不先收復易定滄趙四州呢?”王武俊便背棄瞭與田悅的約定。 

賈林又道:“您是冀州豪族,不應圖謀占據中原。朱滔心地陰險,朝廷強大他就借您的力量為後援,朝廷力弱他就想吞並您。河北之地自古隻有趙國、魏國和燕國,從來沒有冀國。而朱滔自稱冀王,這明顯是在窺伺您的冀州啊。如果朱滔控制山東,您就必須向他稱臣,若不順從,一定會被他討伐,到時您能向他稱臣嗎?”王武俊大怒,變色道:“大唐有二百年國運,我尚且不能稱臣,又怎能臣服於他這個鄉下佬!”於是決定,與李抱真、馬燧結盟。 

784年(興元元年),唐德宗下罪己詔,施行大赦。王武俊遂聚集三軍,宣佈廢除國號,被朝廷授為檢校兵部尚書、成德軍節度使。不久,王武俊又被加封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幽州盧龍兩道節度使,賜爵瑯邪郡王。 

擊破朱滔

當時,朱滔勾結回紇,圍困貝州(今河北清河),即將南犯洛陽,與朱泚成合兵之勢。而李懷光占據河中,李希烈攻陷大梁(今河南開封),進逼江漢,李納仍在山東造反,田緒(田悅已死)不被朝廷所用,李晟孤軍駐於渭水,天子敕令所能控制的地區,隻有十之二三,人心不知所歸。 

賈林又來勸說王武俊與李抱真合兵共救魏博,陳說道:“朱滔此次出兵,企圖先平定魏博,卻逢田悅被害,人心不安。隻要十天不去救援,魏州、貝州必被攻下,朱滔的兵力就會增加數萬。張孝忠見魏州貝州被奪,必定向朱滔俯首稱臣。到時三鎮連成一氣,再加上回紇,您能幸免於難嗎?恒州失守,李抱真就會退保山西,河朔地區則盡歸朱滔。您現在與李抱真合兵救援魏博,擊敗朱滔易如反掌。到那時,關中震動,長安很快就能收復,天子也能重返京師,這可是最大的功勛。”王武俊欣然同意。 

不久,王武俊屯兵於南宮東南,李抱真也率軍前來,兩軍相距十裡。次日,李抱真隻帶幾人前往王武俊營中。部將諫止,李抱真道:“我此行關乎天下安危,如果我回不來,大傢可為我報仇。”而王武俊也嚴陣以待。李抱真見到王武俊,感慨國難,抱著他嚎啕大哭,涕淚橫流。王武俊也悲不自勝,於是兩人結為兄弟,誓同滅賊。王武俊道:“十兄(李抱真排行第十)天下聞名,卻願與我這個胡人結為兄弟,真讓我感動莫名!朱滔所恃,不過是回紇騎兵,到時交戰,請十兄看我破敵!”宴後,李抱真就在王武俊賬中睡下。王武俊更是感激,指著心口發誓:“我這條命就給十兄瞭。”於是兩軍連營而進,屯軍於貝州三十裡外。 

王武俊命步軍決戰,自己率騎兵抵擋回紇軍,並勒兵避敵鋒銳。回紇騎兵沖陣而過,不及掉頭,便被王武俊率軍痛擊。部將趙琳也率伏兵殺出,回紇軍被截斷,先行潰敗。朱滔所部被敗軍沖散,大敗而逃。當夜,王武俊在幽州軍東北紮營,李抱真則紮營於西北。朱滔自知不敵,連夜焚燒糧草,逃回幽州,李抱真與王武俊也各自回鎮。 

備受榮寵

後來,王武俊請辭幽州盧龍節度使,唐德宗便將恒州升格為大都督府,任命他為長史,又加檢校司徒。 

唐德宗返回長安後,對王武俊的恩寵更加優厚,將公主下嫁其子王士平,又將王傢年幼的子弟都封授官職。 

不久,王武俊母親去世,停職守孝,隨即被起復為左金吾上將軍同正,又加開府儀同三司。 

796年(貞元十二年),唐德宗念及王武俊舊勛,加封他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801年(貞元十七年),王武俊去世,終年六十七歲。

唐德宗停朝五日以示哀悼,冊贈太師,賜謚忠烈

。 

蕭山  嚴陣以待  錢作怪  龍藏  怎樣寫  郭營村  靜力  硼砂水  當陽峪  蒙陰  番茄  轉運站  卷兒  被子植物門  技術創新  輕乳酪蛋糕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