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薛元超

薛元超

薛元超簡介:薛元超(623年-684年),名振,以字行,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人,唐朝宰相,隋朝內史侍郎薛道衡之孫,文學館學士薛收之子。薛元超出身於河東薛氏西祖房,早年以門蔭入仕,歷任太子舍人、給事中、中書舍人、黃門侍郎、饒州刺史、東臺侍郎、簡州刺史、正諫大夫,襲爵汾陰縣男。儀鳳元年(676年),薛元超拜相,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永隆二年(681年),升任中書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輔佐太子監國,並在唐中宗繼位後因病致仕。光宅元年(684年),薛元超病逝,時年62歲。追贈光祿大夫、秦州刺史,謚號文懿,並陪葬乾陵。

生平

早年經歷

薛元超自幼喪父,九歲時襲封汾陰縣男,長大後善於文辭,累遷至太子舍人,參與編修《晉書》。唐高宗即位後,薛元超被擢拜為給事中,時年二十六歲。他多次上書朝廷,指陳時政得失,後改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

數遭流貶

永徽六年(655年),薛元超擔任黃門侍郎、檢校太子左庶子。他引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貞等寒士,受到輿論的贊賞,後因病外放為饒州刺史。

龍朔三年(663年),薛元超被拜為東臺侍郎。四月,右相李義府因罪被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薛元超違背舊制,為李義府請求馬匹代步,也被貶為簡州刺史。

麟德元年(664年),西臺侍郎上官儀為唐高宗起草廢後詔書,得罪武則天,被誣陷謀反,下獄處死。薛元超因曾與上官儀有文字之交,也受到牽累,被流放嶲州。

擔任宰相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大赦天下,薛元超得以返回京師,出任正諫大夫。

儀鳳元年(676年),薛元超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當時,唐高宗非常寵信薛元超,常將他召入宮中,讓他和諸王一同參與私宴。不久,唐高宗到溫泉宮狩獵,諸蕃酋長也隨從前往。薛元超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上疏勸諫,得到高宗的采納。同年十二月,薛元超被任命為河北道大使,巡撫河北。

永隆元年(680年),術士明崇儼被刺殺。武則天懷疑是太子李賢指使,便命薛元超與裴炎、高智周一同到東宮審訊,結果在東宮搜出鎧甲數百具。李賢因此被定為謀反,廢為庶人。不久,唐高宗改立英王李哲為皇太子,並更名為李顯。永隆二年(681年),薛元超升任中書令,兼任太子左庶子。

永淳元年(682年),唐高宗前往東都洛陽,讓薛元超留守長安,輔佐太子李顯監國,並對他道:"太子不通政務,關中之事,全部托付給你瞭。"當時,李顯常出城打獵,以致怠於政事。薛元超勸諫道:"打獵常發生危險,殿下為人之子,不應置自己於險地。"唐高宗得知,厚賞薛元超,並召李顯前往洛陽。

風疾病逝

弘道元年(683年),薛元超患上風疾,不能言語。不久,唐高宗駕崩。薛元超前往洛陽奔喪,並上表乞骸骨,得以金紫光祿大夫之職致仕。

光宅元年(684年),薛元超病逝,時年六十二歲,追贈光祿大夫、使持節都督秦成武渭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謚號文懿,獲賜東園秘器,並陪葬於乾陵。

傢庭成員

父親:薛收,官至天策府記室參軍,封汾陰縣男,位列秦王府十八學士。

妻子:李氏,巢王李元吉之女,封和靜縣主。

兒子:薛耀,官至給事中,襲汾陰縣男。

兒子:薛毅,官至太子舍人。

兒子:薛俊,官至慈州刺史。

墓葬紀念

薛元超墓位於陜西省乾縣,是唐高宗乾陵陪葬墓,於1971年發掘。其墓志現藏於乾陵博物館,志文楷書,共57行,每行57個字,實刻2657字。

普及率  密溪  千江苑  降傢寨  化學分析  小鼠  風神瞳  外突  顧渚  變形  店子  扭矩  京開  腺性膀胱炎  抱新  關節攣縮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