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魏知古

魏知古

魏知古簡介: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陸澤人(今河北深州),唐朝宰相。魏知古進士及第,歷任著作郎、鳳閣舍人、衛尉少卿、吏部侍郎、晉州刺史、黃門侍郎、右散騎常侍。他上疏勸諫唐睿宗,反對修建道觀,被拜為宰相,擔任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唐玄宗繼位後,魏知古又升任侍中,進封梁國公。開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因與姚崇不睦,遭其讒害,被罷為工部尚書。開元三年(715年),魏知古病逝,追贈幽州都督,謚號忠。

生平

早年經歷

魏知古為人正直,二十歲便考中進士,歷任著作郎、鳳閣舍人、衛尉少卿,參與編修國史,又兼任檢校相王府司馬。神龍元年(705年),魏知古擔任吏部侍郎,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因母喪離職,後被起復為晉州刺史。[2] 疏諫時政

景雲元年(710年),相王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魏知古因曾任相王府屬官,被拜為黃門侍郎,兼修國史。景雲二年(711年),魏知古又改任右散騎常侍。

當時,唐睿宗為女兒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觀。魏知古上疏進諫道:"安養百姓是治政之本。為公主修建道觀,是要樹功德來祈求福佑,但卻占用民宅,使百姓無處安身,這既背人事,也有違天時,陛下為人父母,怎能安心。君主言行都要記載在史書中,因此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臣有諫諍之責,又負責修史,如記下陛下不合常理的舉動,後人會怎麼看?臣認為盛暑修觀非常不妥。請陛下體察民意、罷去勞役,造福於民。"唐睿宗不聽。

不久,魏知古又進諫道:"臣聽說百姓以君為天,君以百姓為本。陛下登基後,百姓都以為朝廷會施新政,但如今卻風教衰敗,府庫空虛,人力凋敝,勞役不止,官員日增。為二位公主修建道觀,並非急務,臣此前請求停止這一勞役,但仍未停止。今年水旱成災,五谷不熟,若到明年春天,一定會發生饑荒。陛下為人父母,想用什麼方法來拯救呢?突厥為患,為時已久,如今又遣使來朝,請求和親。他們乘中國饑虛,在和親之際,倘若窺測侵犯,國傢應怎麼提防呢?"唐睿宗認為他言辭懇切,任命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太子左庶子。

擔任宰輔

先天元年(712年),魏知古擔任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八月,太子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尊父親唐睿宗為太上皇。魏知古又被擢拜為侍中。不久,魏知古隨唐玄宗到渭川打獵,賦詩諷諫。唐玄宗下詔褒揚魏知古,對他大加賞賜。

開元元年(713年),魏知古進封梁國公。當時,太平公主與宰相竇懷貞等人意欲作亂,密謀廢立。魏知古向唐玄宗告發,唐玄宗遂搶先發動政變,誅殺太平公主等人。政變成功後,魏知古獲賜實封三百戶。

遭饞罷相

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薦,後與姚崇並列相位,受到姚崇的輕視。姚崇奏知皇帝,任命魏知古為吏部尚書,讓他到東都洛陽主持選官,魏知古非常不滿。姚崇之子認為父親對魏知古有恩,便趁機請托於他。開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從洛陽回京,將此事告知唐玄宗。

不久,玄宗假意問姚崇道:"你兒子才能如何?現在何處?"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臣有兩個兒子在洛陽任職,欲望很多但不謹慎。臣早年曾有恩於魏知古,他們一定是借此請托於魏知古。"唐玄宗認為姚崇公正無私,而魏知古卻有負於姚崇,便欲罷免他的官職。姚崇道:"臣的兒子行為失檢,擾亂法紀,陛下卻罷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會以為陛下偏私於臣。"唐玄宗最終還是在同年五月將魏知古罷為工部尚書。

病逝

開元三年(715年),魏知古病逝,終年六十九歲,追贈幽州都督,謚號為忠。

後世地位

780年(建中元年),魏知古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唐德宗定為上等。

848年(大中二年),魏知古與李峴、王珪等三十七位功臣被唐宣宗圖像於凌煙閣。

傢庭成員

兒子

魏哲,官至延安太守。

魏毖,官至陽安太守。

魏林,官至朔州刺史。

魏玨,官至鴻臚少卿。

魏曜,官至贊善大夫

劉姥姥  飛行員  美樂  安莊  被片  泡木塘  五門  答案  偷窺  小堤  過濾系統  鱗狀細胞癌  徐巷  水均  保險費  西郢子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