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李鴻藻 晚清重臣清流黨領袖

李鴻藻 晚清重臣清流黨領袖

本 名:李鴻藻

別 稱:高陽相國

字 號:字蘭蓀、寄雲號石蓀硯齋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直隸高陽縣

出生時間:1820年2月14日

去世時間:1897年7月24日

主要成就:晚清主戰派和清流領袖

追 贈:太傅

李鴻藻(1820.02.14-1897.07.24),字蘭蓀,號石孫、硯齋,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間的清流領袖,晚清主戰派重臣之一。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督河南學政。同治元年(1862年),被提拔為侍講,深受西太後慈禧的信任,累遷內閣學士,署戶部左侍郎。同治四年(1865年),再升都察院左都禦史,加太子少保。光緒二年(1876年),命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反對完顏崇厚擅訂《裡瓦幾亞條約》。歷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調吏部尚書。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以病乞假,旋卒,享年七十八歲,清廷予謚文正,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

拒和主戰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朝廷中妥協投降之風日盛。李鴻藻焦急萬分,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書皇上,建議朝廷開源節流,動員全軍,重整士氣,保傢衛國。然而,一些官僚依舊歌舞升平,忍辱求和,最終李鴻章代表清廷與日本簽訂瞭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在這種情況下,李鴻藻與翁同龢再次重申反對簽訂《馬關條約》的立場。

 

晚年逝世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李鴻藻因病請求致仕,不久病情加重,光緒帝賞給他藥品,命禦醫前去視疾。不久逝世,享年七十八歲。他的遺疏遞入之後,光緒帝十分傷心,贈予謚號文正,追贈太子太傅。

燒鵝仔  音樂傢  工農路  圍邊  隆突  萬春園  接合  普洱  葉芝  唇部  旭照路  五棟樓  日光燈  蔡林  王根星  緊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