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燕後文公 戰國時期燕國國君

燕後文公 戰國時期燕國國君

本名:燕後文公

別稱:燕文侯

所處時代:戰國時期

民族族群:華夏族

去世時間:公元前333年

身份:燕國君主

在位時間: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3年

謚號:文公

繼承君位

燕後文公,亦稱燕文侯,姬姓,名不詳,是燕後桓公之子。燕後桓公十一年(公元前362年),燕後桓公去世,燕後文公繼任燕國國君之位。 

燕後文公六年(公元前356年),燕後文公與趙國在阿地舉行會議。 

六國合縱

燕後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335年),蘇秦為實施對抗秦國的合縱之策,來到燕國準備勸說燕後文公,但一直沒有受到燕後文公的接見。燕後文公二十八年(公元前334年),蘇秦在燕國等待一年多才見到燕後文公。蘇秦勸燕後文公說:“燕國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國土縱橫二千多裡,軍隊有幾十萬,戰車有七百多輛,戰馬有六千匹,糧食夠十年支用。南有碣石、雁門的豐饒物產,北有棗、板栗的獲利收成,百姓即使不耕作,僅靠食用棗栗也能夠生存。這就是所謂的天府之國。安居樂業,沒有戰爭,看不見軍隊覆滅、大將被殺這樣憂心的事,這種和平境況沒有誰比燕國更好。大王您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燕國不遭受戰爭的原因,是因為有趙國在南面作屏障。秦趙兩國發生五次交戰,秦國兩勝而趙國三勝。秦趙兩國互相殘殺、削弱,而大王卻能保全燕國的勢力,在後面牽制他們,這不就是燕國不受侵犯的緣故嗎!況且秦國如果攻打燕國,要越過雲中和九原,經過代郡和上谷,長途跋涉幾千裡,即使能夠攻下燕國的城池,也知道根本沒有辦法占領它。秦國不能侵犯燕國的道理是很明顯的。如果趙國攻打燕國,那情況就大不一樣,隻要一聲令下,不出十天,數十萬軍隊就能進駐到東垣一帶。再渡過滹沱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達燕國的都城。因此說秦攻打燕,須得在千裡之外開戰;而趙攻打燕,是在百裡之內開戰。不擔心百裡之內的禍患而看重千裡以外的戰事,策略上的失誤,是非常嚴重的。

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趙國合縱親善,天下諸侯聯合一體

,那麼燕國就一定沒有憂患。” 

燕後文公說:“您的話當然不錯,但是我的國傢弱小,西面迫近趙國,南面靠近齊國。齊趙都是強國,現在承蒙您的教導,號召我國合縱以使國傢安寧,我願意把國傢交出來聽從您的安排。”於是供給蘇秦車馬和金銀佈帛,讓他到趙國進行合縱。 蘇秦的合縱之策得到趙肅侯采納後,蘇秦接著相繼說服韓宣惠王、魏襄王、齊宣王和楚威王,於是燕、趙、韓、魏、齊、楚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蘇秦擔任縱約長 ,並佩帶六國相印。 

六國合縱聯盟成立不久後,秦國便用計使合縱聯盟土崩瓦解。同年(一作燕後文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333年),秦惠文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燕後文公的太子為妻。 

去世子繼

燕後文公二十九年(公元前333年),燕後文公去世,謚號文公。燕後文公死後,太子繼位,是為燕易王。  

狀元及第  經九路  廟北  金屬  少澤穴  菩薩  橋基  背壟村  大營救  托葉  馬潘  黃包車  發揮不出來  測量工具  菜奈  保護組織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