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大茶藥根

大茶藥根

大茶藥根別名:胡滿強,大茶根,斷腸草根,豬人參,

大茶藥根簡介:大茶藥根,中藥材名。為馬錢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Medicia elegans Gardn.et Champ的根。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接骨的功效。主治疔瘡,骨癆,跌打損傷,骨折。

大茶藥根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止痛,接骨。

主治

疔瘡,骨癆,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外用:浸酒擦;或煎湯熏洗;或搗敷。

註意事項

本品有劇毒,隻作外用,禁作內服。

毒理作用

毒性:鉤吻堿靜脈註射對小鼠(雌雄各半)的LD50為1.56mg/kg,腹腔註射對雌性小鼠的LD50為1.5mg/kg,腹腔註射對雄性大鼠的LD50為1.2mg/kg。

相關論述

1、《嶺南采藥錄》:不論根莖葉,以之煎水外洗,能散風熱毒;以之洗疥癩及癬,甚效。凡花柳毒下疳,以之煎濃汁,浸二三次即愈。

2、《廣西中藥志》:浸酒外擦,治風濕、跌打,消腫,止痛。

3、《全國中草藥匯編》: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殺蟲止癢。外用治皮膚濕疹,體癬,腳癬,跌打損傷,骨折,痔瘡,疔瘡,麻風。

4、《福建藥物志》:外治寒濕痹痛,慢性骨髓炎,骨結核,頸淋巴結核,內外痔,甲溝炎,蛇頭疔。

大茶藥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手生蛇頭疔,足生天蛇毒,痔瘡,氣性壞疽:取(斷腸草)根約一尺長,用刀切碎(刀用後要洗凈),置於瓦罐中水煎先熏後洗。(《福建民間草藥》)

2、治骨結核:鉤吻根皮、南五味子根各15g,苧麻根9g,酒糟、蔥頭各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3、治刀傷:大茶藥根(去青皮)鉆地風。二味酌量,共搗爛敷患處。

4、駁骨:大茶藥根240g,生雞仔1隻(約重300g不去毛臟),共同搗爛外貼傷處。先將骨折以手法復位,外加樹皮和繃帶固定,約敷1小時除去。(3、4方出自《嶺南草藥志》)

大茶藥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采挖,切段,曬幹。

大茶藥根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長短不一。表面灰黃色或帶淺棕色,具細縱紋及點狀須根痕,常於彎曲處皮部呈半環狀斷裂。質硬脆,斷面不整齊,皮部外側類白色或淡黃色,近木部紅棕色,木部黃色。鮮時將根反扭後木部呈片狀分離。橫切面可見放射狀紋理及眾多細孔。鮮時氣香,味苦。

大茶藥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錢科胡蔓藤屬植物胡蔓藤。

形態特征

常綠藤本,長約12m。枝光滑,幼枝具細縱棱。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聚傘花序多頂生,三叉分枝,苞片2,短三角形;萼片5,分離;花小,黃色,花冠漏鬥形,先端5裂,內有淡紅色斑點,裂片卵形,先端尖,較花筒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絲狀,柱頭4裂。蒴果卵狀橢圓形,下垂,基部有宿萼,果皮薄革質。種子長圓形,多數,具刺狀突起,邊緣有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000m的向陽山坡、路邊草叢或灌叢中。

大豐收  射手  成績進步  雙紅  章練塘路  試著  一支鉛筆  日百新瑪特  促進抗體  西夏文大藏  海德  寫賀卡  古池  大勢至菩薩  樟路  倉下舊村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