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三白草

三白草

三白草別名:水木通,五路白,白水雞,白花照水蓮,天性草,田三白,白黃腳,白面姑,三點白,白葉蓮,

三白草簡介:三白草,中藥名。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Lour.)Baill.的幹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熱淋,血淋,水腫,腳氣,黃疸,痢疾,帶下,癰腫瘡毒,濕疹,蛇咬傷。

三白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水,解毒消腫。

主治

1、淋癥,小便不利,水腫:三白草能利水以通淋、消腫。

2、痢疾,黃疸:三白草有清濕熱之功。

3、婦人赤亡帶下:三白草常與雞冠花、椿根皮等同用,以清濕熱,涼血止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倍量。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或搗汁塗。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

化學成分

1、三白草葉含槲皮素、槲皮甙、異槲皮甙、槲皮素-3-L-阿拉伯糖甙、金絲桃甙及蕓香甙。莖、葉均含可水解鞣質。

2、全草含揮發油,其主成分為甲基正壬基甲酮。

藥理作用

1、中樞抑制和抗精神病作用:從同屬植物美洲三白草Saururuscernuus中提得的一種雙木脂素類化合物MNS-A(manassantinA),具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腹腔註射於小鼠,可引起自發活動減少並延長苯巴比妥的睡眠時間。實驗並證明,MNS-A具有明顯的抗精神病作用,在許多抗精神病試驗指標上、與氟哌啶醇相似,如可阻斷由苯異丙胺引起的刻板癥(stereotypy),強度也與後者相似。但也有許多不同於氟哌啶醇的特點,如MNS-A並無抗腎上腺素能或抗膽堿能效應;MNS-A並不影響大鼠尾狀核內多巴胺引起的腺苷酸環化酶活性改變,而氟哌啶醇和氯丙嗪均可抑制該酶的合成;當劑量達到LD50時,氟哌啶醇引起實驗動物的僵持癥(catalepsy)和上瞼下垂,而MNS-A則否;而MNS-A可引起劑量依賴性的體溫下降,而氟哌啶醇則否。

2、實驗表明,MNS-A易從不同給藥途徑吸收。

相關論述

1、《新修本草》:“主水腫,腳氣,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

2、《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熱痰,亦主瘧及小兒痞滿。”

3、《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及婦入調經多用之。”

4、《嶺南采藥錄》:“治淋濁,利小便,消熱毒。”

5、《廣西中藥志》:“治婦人白帶及痧氣。”

6、《湖南藥物志》:“治痢疾,癰毒,蛇咬。”

7、《安徽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通乳,祛風利濕,降血壓。”

8、《福建藥物志》:“主治黃疸,腳氣,尿道炎,腎炎,扁桃體炎,癰腫疔癤,乳腺炎。”

三白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濕熱淋癥,配車前子、鴨蹠草等同用,以清濕熱,利水通淋;若血淋,配白茅根、小薊等,以清濕熱,利小便,涼血止血。若水腫,小便不利,配桂枝、車前草同用,以溫陽化氣而加強利水消腫之功。

2、治痢疾,配馬齒莧等同用,以清腸道濕熱之毒。

3、治黃疸,配茵陳等同用,以清利肝膽濕熱而消黃疸。

4、治婦人赤亡帶下,配雞冠花、椿根皮等同用,以清濕熱,涼血止帶。

三白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稍潤,切段,幹燥。

三白草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幹燥處,防黴。

三白草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略呈多角形角質層紋理明顯,表皮中有油細胞散在,圓形,直徑32-44μm,內含黃色油滴。上表皮無氣孔。下表皮氣孔多,不定式,有腺毛,2-3細胞,長40-70μm,基部直徑12-16μm。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下皮厚角細胞在棱線處較多。皮層可見通氣組織,由類圓形薄壁細胞構成,排列成網狀,有大型腔隙;有油細胞和分泌管散在,油細胞內含黃色油滴,分泌管內含淡棕色物質。中柱鞘纖維3-4列斷續排列成環。維管束外韌型。髓部寬廣,亦可見通氣組織;有油細胞散在。薄壁細胞大多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2-25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ml,加於活性炭-氧化鋁柱(活性炭0.2g,中性氧化鋁100-200目,4g,內徑為10mm,幹法裝柱)上,用甲醇6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幹,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三白草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三白草酮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5∶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本品莖圓柱形,有4條縱溝,1條較寬;斷面黃色,纖維性,中空。葉多皺縮互生,展平後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5cm,寬2-10cm;先端尖,基部心形,全緣,基出脈5條;葉柄較長,有縱皺紋。有時可見總狀花序或果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氣微,味淡。

以葉多、灰綠色或棕綠色者為佳。

三白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三白草科三白草屬三白草。

形態特征

多年生濕生草本,高達1m。地下莖有須狀小根;莖直立,粗壯,無毛。單葉互生,紙質,密生腺點;葉柄長1-3cm,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略抱莖;葉片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4cm,寬3-7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心形,略呈耳狀或稍偏斜,全緣,兩面無毛;花序下的2-3片葉常於夏初變為白色,呈花瓣狀,總狀花序生於莖上端與葉對生,長10-20cm,白色;總花梗及花柄被毛;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針形,長約2mm;花兩性,無花被;雄蕊6枚,花藥長圓形,略短於花絲;雌蕊1,由4心皮組成子房圓形,柱頭4,向外反曲。蒴果近球形,直徑約3mm,表面多疣狀凸起,成熟後頂端開裂。種子多數,圓形。花期5-8月,果期6-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河北、河南、山東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溝邊、池塘邊等近水處。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凡塘邊、溝邊、溪邊等淺水處或低窪地均可栽培。發芽需低溫,在7.6-12.4℃有光照條件下,經過34d,發芽率約72%。種子幹粒重0.75g。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秋季果實開始開裂,於未脫落但充分成熟時采下果實,搓出種子,除去雜質,開淺溝條播,覆土1-1.5cm。2、分株繁殖,4月份挖取地下莖,切成小段,每段具有2-3個芽眼,按行、株距各30cm栽下,每穴栽1株。

北亞  羊耳菊  衛喜康  祥躍路祥安  楊子成  工業學院  杏仁油  丙酮酸  利博  全總  海鑫十字  霸州  非遺園  檳榔子  頻次  稻香樓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