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丁蠣

丁蠣

丁蠣別名:白丁蠣,螺蛟,丁字貝,海丁子,

丁蠣簡介:丁蠣,中藥名。為鉗蛤科動物丁蠣Malleusmalleus(Linnaeus)的殼。我國分佈於南海。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濕瘡,癤腫。

丁蠣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

主治

濕瘡,癤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劑,5-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磨水塗。

相關論述

1、《南海海洋藥用生物》:“清熱,可治瘡癤。將其殼內珍珠層磨水,塗患處或沖水內服。”

2、《中國藥用動物志》:“清熱解毒。治濕瘡,癤腫。”

丁蠣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捉,捕得後去肉取殼,洗凈,曬幹。

丁蠣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貝殼呈“丁”字形,略顯波狀彎曲,長約15cm,高約5.2cm。兩殼相等,但右殼平,左殼稍凸。殼頂極小,位於中央,其前、後各具一翼狀的大型突起,使整個貝殼呈錘形。外表面黃白色,同心生長紋粗糙,略呈鱗片狀,內表面被內臟所占的位置為棕黑色,其餘與外表面相同,具珍珠樣光澤。鉸合線長分無齒。質堅硬,斷面層狀。氣微,味咸。

丁蠣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鉗蛤科動物丁蠣。

形態特征

貝殼呈丁字形,殼質堅厚,一般高121-186mm,長52-63mm(不計翼狀突起)。兩殼相等,右殼較平,左殼稍凸,殼頂極小,位於中央,稍向前傾。殼頂前、後各具一翼狀的大型突起,使整個貝殼呈丁字鎬形。背腹兩側邊緣具有大型的波狀彎曲鱗片,生長線粗糙,但鱗片狀重疊不顯著。兩殼面顏色相同,均為黃白色。殼內面被內臟塊所占的位置為棕黑色,具珍珠光澤。其餘部分的顏色與外殼相似。鉸合線長,無齒,韌帶寬;紫褐色,槽大,近三角形,稍斜。閉殼肌痕長卵圓形,棕黑色,位於前部背側。足絲孔很小,足絲毛發狀。

分佈區域

生活於低潮線附近或潮下帶的淺海泥沙質海底,殼頂埋在泥沙中,後端露出沙面,漁民拖網或幹潮時均可采到。我國分佈於南海。

華潤超  可望不可即  港仔村  日本列島  則會  鋼城花園  沼澤叢林  巴米  機投橋  總店  湯甲村  草履蟲  戴廟  黃煒  三蘇  李馬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