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鹵地菊

鹵地菊

鹵地菊別名:黃花龍舌草,龍舌三尖刀,龍舌草,三尖刀,黃花冬菊,黃野蒿,尖刀草,黃花蜜菜,瘠草,

鹵地菊簡介:鹵地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鹵地菊(Wedeliaprostrata(Hook.etArn.)Hemsl.VerbesinaprostrataHook.etArn.)的全草。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生於海岸幹燥沙土地,分佈於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味甘、淡,性涼,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祛痰止咳、利濕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感冒、喉蛾、喉痹、百日咳、肺熱喘咳、肺結核咯血、鼻衄、高血壓病、癰癤疔瘡、咽喉腫痛、麻疹初起、白喉輕癥。

鹵地菊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祛痰止咳,利濕止瀉。

主治

感冒,喉蛾,喉痹,百日咳,肺熱喘咳,肺結核咯血,鼻衄,高血壓病,癰癤疔瘡,咽喉腫痛,麻疹初起,白喉輕癥等風熱或肺熱所致諸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8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含漱。

藥理作用

煎劑對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鹵地菊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預防感冒、中暑和胃腸道傳染病:金銀花60g,野菊花60g,崗梅葉120g,鹵地菊120g。為茶。

2、治流行性感冒:崗梅根30g,鹵地菊30g,麥門冬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2方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麻疹初起:鹵地菊煎湯代茶。(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4、治喉蛾:鹵地菊鮮的全草30g(幹的18g)。和醋煎,再用消毒過的棉花包紮,筷頭蘸藥醋拭患處。(《福建民間草藥》)

5、治喉痹:鹵地菊鮮的全草一握,用冷開水或淘米水洗凈並搗爛,絞汁,和等量的冬蜜調服。或取鮮的全草15

鹵地菊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

鹵地菊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多纏繞成團,莖細長,節上生細根,被硬剛毛。單葉對生,葉多破碎,完整的葉片披針狀卵形,長1.5~4.5cm,寬4~9mm,表面綠褐色,被硬剛毛。可見小頭狀花序生於莖頂端,花黃棕色。氣微,味微澀。

鹵地菊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菊科植物鹵地菊。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莖匍匐,長25~80cm或更長;基部莖節生不定根,節間長2~4cm,或在上部可達6~8cm;莖圓形,密被短糙毛,糙毛有時成鉤狀。葉對生;葉無柄或有1~5mm長短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連葉柄長1~4cm,寬4~9mm,先端鈍,基部稍狹,邊緣有1~3對不規則粗齒或細齒,稀全緣,兩面密被基部為疣狀的短糙毛,中脈和近基發出的1對側脈,不明顯,無網狀脈。頭狀花序少數,徑約10mm,單生莖頂或上部葉腋,無花序梗或有長1~6mm花序梗;總苞近球形,徑約9mm;總苞片2層,外層葉質,綠色,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6mm,先端鈍或略尖,內層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約6mm,先端三角狀短尖;托片折疊成倒卵狀長圓形,長6~7mm,基部較狹,先端短尖;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長圓形,長7~9mm,寬約3mm,先端3淺裂,管部約與子房等長;管狀花黃色,長6~7mm,向上漸擴大成鐘狀,簷部5裂,裂片近三角形,先端稍鈍,疏被短毛。瘦果倒卵狀三棱形,長約4mm,寬2.5~3mm,先端截平,但中央稍凹入,凹入處密被短毛;無冠毛及冠毛環。花期6~10月。

賢路  王座  旅遊勝地  沾中  榆垡鎮  輪一  湖泊  李逵  雪峰  追夢赤子心  行倜橋  破皮要  寺中  遊過  致密顆粒  試驗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