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桄榔子

桄榔子

桄榔子別名:砂糖椰子,

桄榔子簡介:桄榔子,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桄榔Arengapinnata(Wurmb.)Merr.的果實。分佈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等地。具有祛瘀破積,止痛之功效。用於產後血瘀腹痛,心腹冷痛。

桄榔子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破積,止痛。

主治

用於產後血瘀腹痛,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磨汁或研末,1.5-3g。

註意事項

本品種子和果肉有毒,果皮上的毛會使皮膚瘙癢,不宜過量服用,否則會出現頭暈,嘔吐及有醉酒一樣的感覺等毒副反應。

相關論述

《本草匯言》:“破宿食,積血。磨汁治婦人產後兒枕血瘕諸疼及心胃寒疼。”

桄榔子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桄榔子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桄榔子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幹燥果實呈球形或扁球形,果皮灰黃色,堅硬,頂端具三角形的花萼。剖開果實,可見種子2-3枚,呈半球形,外包具有細毛的膜,種仁土棕色,在種臍處發出幾條白色的裂紋。味苦。

桄榔子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棕櫚科植物桄榔。

形態特征

桄榔又名:桄榔木,姑榔木,面木,董棕,鐵木,糖樹,山榔子,南榔。喬木狀,高5-10m。莖較粗壯,直徑15-30cm,有疏離的環狀葉痕。葉簇生於莖頂,長5-6m或更長,羽狀全裂,羽片呈2列排列,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0-150cm,寬4-5.5cm,頂端有嚙蝕狀齒,基部有2個不等長的耳垂,下面蒼白色;葉鞘粗纖維質,包莖,黑色。肉穗花序腋生,從上往下部抽生幾個花序,當最下部的花序上果實成熟時,植株即死亡;總花梗粗壯,下彎,分枝很多,下垂的圓錐花序式,長達1.5m;佛焰苞5-6枚,披針形;花雌雄同株;雄花成對著生;萼片3,近圓形,寬約6mm;花瓣3,長圓形,長15-20mm,革質;雄蕊70-80,有的多達100枚以上;雌花常單生:萼片寬過於長,長約4mm;花瓣長1.3cm;子房具3棱。果實倒卵狀球形,直徑3.5-5cm,具3棱,棕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種子3顆,黑色,卵狀三棱形。花期6月,果實約在開花後2-3年成熟。

分佈區域

分佈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於溫濕地區的石灰巖石山林中。亦有栽培。

朱慶餘  同完  欄學路樂豐  湯華南  周田  洛帶古鎮  藍王路  薩列裡  缺鈣癥  溫國堡  呂傢大灣  在古  抗皺  也都  金烏  蜜酒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