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伏龍肝

伏龍肝

伏龍肝別名:灶中黃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內黃土,灶心土,

伏龍肝簡介:伏龍肝,中藥名。為經多年用柴草熏燒而結成的灶心土。具有溫中止血,止嘔,止瀉之功效。用於虛寒失血,嘔吐,泄瀉。全國各地均產。

伏龍肝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止血,止嘔,止瀉

主治

用於虛寒失血,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佈包煎湯,澄清代水用,60-12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註意事項

出血、嘔吐、泄瀉屬熱證者禁服。

化學成分

主要有矽酸、氧化鋁及三氧化二鐵組成;還有氧化鈉,氧化鉀,氧化鎂,氧化鈣,磷酸鈣等。

藥理作用

鴿灌服伏龍肝煎劑3g/kg,每日2次,連服2天,對靜註洋地黃酊所致嘔吐可使嘔吐次數減少,嘔吐的潛伏期無改變。對去水嗎啡引起的狗嘔吐則無效。

相關論述

《綱目》:“臨安陳輿言:砌灶時,納豬肝一具於上,俟其日久,與土為一,乃用之,始與名符。蓋本於此。”

伏龍肝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反胃:灶中土(用十餘年者)。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三二錢許。(《百一選方》)

2、治癰腫:伏龍肝以大酢和作泥,塗佈上貼之,幹則易之。(《千金翼方》)

伏龍肝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在拆灶時將灶心燒結成的月牙形土塊取下,除去四周焦黑部分及雜質,取中心紅黃色者入藥。用煤火燒者則不供藥用。

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論》:“細研,以滑石水飛過兩遍,令幹用。”

伏龍肝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為不規則塊狀。橙黃色或紅褐色。表面有刀削痕。體輕,質較硬,用指甲可刻劃成痕,斷面細軟,色稍深,顯顆粒狀,並有蜂窩狀小孔。具煙熏氣,味淡。有吸濕性。以塊大整齊、色紅褐、斷面具蜂窩狀小孔、質細軟者為佳。

危險物  紅州  麓松路林語  馬院村  骨傳導  紙廠  彩石  娼妓  鮎魚  邊塞詩  服務業  壽平村  雲南瑞麗  地彈簧  單性  秦昔爍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