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丁癸草

丁癸草

丁癸草別名:人字草,苦地枕,鋪地錦,鋪地草,金線吊蝦蟆,二葉人字草,蒼蠅翼,沙甘裡,

丁癸草簡介:丁癸草,中藥名。為豆科丁癸草屬植物丁癸草Zornia gibbosa Spanoghe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去瘀的功效。主治感冒,高熱抽搐,腹瀉,黃疸,痢疾,小兒疳積,喉痛,目赤,疔瘡腫毒,乳腺炎。

丁癸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去瘀。

主治

感冒,高熱抽搐,腹瀉,黃疸,痢疾,小兒疳積,喉痛,目赤,疔瘡腫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煎湯熏洗;或鮮草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

相關論述

1、《嶺南采藥錄》:生肌,合諸瘡口。

2、《南寧市藥物志》:清涼解毒。治小兒甙積,眼痛,喉痛,泄瀉,瘡瘍,蛇傷,疔毒。

3、《野生藥植圖說》:治癍痧癥。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表,去瘀消腫。治感冒,眼結膜炎,肝炎,胃腸炎,痢疾,小兒甙積,毒蛇咬傷,跌打腫痛。

5、《實用中草藥》:解暑利尿。治水瀉,瘧疾。

6、《廣東中草藥》:清肝熱,消痰火,涼血去瘀。治腸癰,小兒高熱抽筋,眼鏡蛇咬傷。

丁癸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黃疸(陽黃):丁癸草(幹)五錢,生魚一條。煎水服,每日一次。(《嶺南草藥志》)

2、治中暑或食物所傷引起的腹瀉:鮮丁癸草一至二兩。洗凈切碎,水適量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3、治白痢:鮮丁癸草五至八錢,水適量煎,調蜂蜜服。(《閩南民間草藥》)

4、治小兒疳疾:丁癸草三至五錢,瘦豬肉二至四兩,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5、治喉頭炎:丁癸草,調酸醋揉爛,放於口內含服。(《嶺南草藥志》)

6、治大瘡,散癰疽:丁癸草葉連莖,搗爛敷。(《嶺南采藥錄》)

7、治馬嘴疔(生於上人中處者是):丁癸草葉,搗爛,加蜜糖少許敷。(《嶺南采藥錄》)

8、治痔瘡:丁癸草四兩,銀花四兩,苦楝皮四兩。以水煎出味,倒於浴盆內,乘熱坐於盆上熏肛門,待水稍涼後,即坐於藥水內浸洗,約浸半小時即可,每日一至二次。(《嶺南草藥志))

9、治竹葉青蛇咬傷:鮮丁癸草四兩,搗爛絞汁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藥》)

丁癸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

丁癸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20-40cm。根及根莖長圓錐形,黃色或灰黃色,直徑約2mm。莖纖細,叢生,黃綠色或灰綠色,直徑約1,無毛。小葉2,生於葉柄頂端,呈“人”字形,托葉細,卵狀披針形。小葉多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灰綠色或灰白色,長5-15mm,寬2-3mm,先端處具一細尖刺,全緣,下面疏被茸毛或無毛,在放大鏡下可見黑色腺點。氣微,味淡。

丁癸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丁癸草屬植物丁癸草。

形態特征

多年生成一年生矮小,禿凈草本。有時有一較粗的根狀莖。莖纖細,分枝,披散或直立,高15-40cm。復葉,互生;小葉2枚,生於葉柄頂端,披針形,長8-15mm,有時可達2cm,先端短尖;托葉卵狀拉針形,基部著生處延生而成一距,有明顯的脈數條。總狀花序長2-6cm,纖弱,有小花2-10朵,花黃色,為1對卵形的苞片所包藏,此苞片長約6mm,基部著生處下延成一距;萼5裂,形小而薄,上面2裂片合生,側面2片小,最下1片狹;花冠極突出,旗瓣圓形,翼瓣倒卵形或矩圓形,龍骨瓣內彎,短尖;雄蕊1束,花藥2型;子房上位,無柄,有胚珠數顆,花柱線形。莢果由2-6個莢節所成,莢節圓形,通常有小刺。花期4月。

分佈區域

分佈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江西、浙江等地。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野地上。

鱗次櫛比  黃顙魚屬  柳溪溝  壩邊村  橫潦涇  天然子結構  步幅  協和醫院  王一淼  降橋玉蟾  總院  甜味  痛定思痛  劉德財  口子下  冰點降低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