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牛角腮

牛角腮

牛角腮別名:牛角胎,牛角筍,

牛角腮簡介:牛角腮,中藥名。為牛科野牛屬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屬動物水牛Bubalus.bubalis Linnaeus角中的骨質角髓。具有化瘀止血,收澀止痢的功效。主治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腸風便血,崩漏,帶下,痢下赤白,水瀉,浮腫。

牛角腮功效作用

功能

化瘀止血,收澀止痢。

主治

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腸風便血,崩漏,帶下,痢下赤白,水瀉,浮腫。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2、外用:燒灰調敷。

化學成分

黃牛角中的骨質角髓含碳酸鈣、磷酸鈣等。

相關論述

1、《本經》:“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

2、《藥性論》:“止婦人血崩不止,赤白帶下,止冷痢、瀉血。”

3、《本草拾遺》:“燒為黑灰,末服,主赤白痢。”

4、《日華子》:“燒焦,治腸風瀉血痢,崩中帶下,水瀉。”

5、《本草蒙筌》:“治吐衄。”

6、《醫學人門》:“主鼠乳瘧疾。”

7、《綱目》:“治水腫。”

8、《醫林纂要》:“長筋力。”

牛角腮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牛角䚡二兩(燒灰),白礬二兩(燒汁盡),橡實一兩,木賊一兩,芎䓖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聖惠方》牛角䚡散)

2、治赤白帶下:牛角䚡(燒令煙斷)、附子(以鹽水浸泡七度,去皮)等分,搗羅為末。每空心酒下二錢匕。(《孫用和方》)

3、治積年腸風,或發或歇不止:牛角䚡(燒灰)二兩,槐耳(微炙)二兩,臭椿根(微炙)二兩,屋松(微炙)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於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牛角䚡散)

4、治大便卒下血:黃牛角䚡一具(燒赤色,出火即青碧)。上為細散。每服二錢匕,食前濃煮豉汁和二錢匕,重者日三。(《外臺》引《近效方》牛角鰓灰散)

5、治血痢,不問遠近,百方無效:牛角䚡一兩(燒灰),大麥二兩(炒熟)。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每服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6、治寒痢色白,食不消者:牛角䚡(燒灰)。上一味搗篩,白飲調服方寸匕,日三。(《肘後方》)

7、治鼠奶痔:牛角䚡燒作灰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塞上方》)

8、治蜂蠆螫瘡:燒牛角䚡灰,苦酒(醋)和塗之。(《肘後方》)

牛角腮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加工牛角時,將取出的骨質角髓用清水浸泡數日,再洗凈,曬或烘幹。

牛角腮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錐形,微彎曲,基部較粗,上部漸尖,長約15cm,底徑約5cm。外表粗糙,灰白色或灰黃色,滿佈骨質細孔,並有少數淺縱溝。質堅硬。橫切面中空,外壁厚約6mm,灰白色,較細致,內層有粗大髓樣組織。氣微腥,味淡。

牛角腮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牛科野牛屬動物黃牛或水牛屬動物水牛。

形態特征

1、牛:體長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其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趾,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而扁,上有很多切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分佈區域

1、牛:全國各地均有飼養。2、水牛: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謝屯  桃源  彩虹橋  杜村路王涇  利津  忠實  櫻桃好吃樹  回春丹  灰色地帶  鑼旗寺  停止信號  急人之困  楓樺  景城  合作  龍吳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