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鶴虱

鶴虱

鶴虱別名:鵠虱,鬼虱,北鶴虱,

鶴虱簡介:鶴虱,中藥名。為菊科天名精屬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幹燥成熟果實。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主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鶴虱功效作用

功能

殺蟲消積。

主治

1、蟲積腹痛:本品苦辛,苦降辛行,能除逆氣。

2、小兒疳積:本品驅蟲面廣,並能消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

有小毒,治療劑量部分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昏、惡心、腹痛、腹瀉等反應,一般可自行緩解。劑量過大可引起中毒,癥見惡心、嘔吐、頭痛、四肢無力,重時可致陣發性抽搐。多予對癥處理。

註意事項

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0.25%-0.65%,油中含倍半萜內酯天名精內酯、格瑞尼林、天名精素、天名精酮以及正己酸。尚含纈草酸、油酸、三十一烷、豆甾醇等。

藥理作用

4種鶴虱均有驅蛔作用,南鶴虱強於北鶴虱;1%天名精子酊5滴加入生理鹽水25ml中,保溫37℃,放入犬絳蟲,結果1-2分鐘即死亡。天名精內酯能使小鼠在短暫興奮後即轉入抑制,四肢肌肉松弛,並呈麻醉狀態;野胡蘿卜種子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對雌性大鼠有抗生育作用;種子的揮發油對小鼠有抗著床、抗早孕、中期引產和晚期引產等多種作用。

毒理作用

鶴虱水沒膏給小鼠灌胃的LD50為13.7g(生藥)/Kg,鶴虱內酯小鼠腹腔註射的LD50為100mg/kg。

相關論述

《新修本草》:“主蛔、蟯蟲,用之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

鶴虱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蟲痛發作有時,口吐清水等證,可與楝實、胡粉、白礬、檳榔等同用,如安蟲散(《小兒藥證直訣》);治腸胃諸蟲,與苦楝根皮、檳榔、使君子、蕪荑、胡粉、枯礬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化蟲丸(《醫方集解》);用治蟯蟲病,可用鶴虱、百部各6g,苦楝皮12g,研末裝膠囊,每晚塞入肛門1粒。

2、治蟲積所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膚等,與胡粉、檳榔、苦楝皮、白礬同用,如化蟲丸(《和劑局方》)。

鑒別用藥

1、鶴虱、南鶴虱、華南鶴虱、東北鶴虱:鶴虱功專殺蟲,對蛔蟲、蟯蟲、鉤蟲及絳蟲引發的蟲積腹痛均有效;南鶴虱來源於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的果實,有罌粟堿樣作用及殺死鉤蟲效力;華南鶴虱來源於傘形科植物竊衣的果實,含揮發油1、4%,揮發油中主含蓽澄茄烯和竊衣烯,其臨床藥理作用待研究;東北鶴虱來源於紫草科植物東北鶴虱(又名賴毛子)的果實,試管內對蚯蚓、豬絳蟲、水蛭均有殺滅作用。後三者均屬地方用藥量較差,臨床效果待研究,有開發價值。

2、鶴虱與鶴虱風:鶴虱味苦辛、性平、微寒,有小毒,歸脾、胃經,功能燥濕殺蟲清熱解毒,健脾和胃。主治蟲積腹痛,陰道滴蟲,腹瀉久痢,咽喉腫痛,癰瘡潰爛等。鶴虱風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的全草,其果實(南鶴虱)亦供入藥。鶴虱風味苦微甘,性寒,有小毒。《分類草藥性》雲“殺蟲、解煙毒、消腫、消氣、化痰之功”。“治婦女幹病及癢疹”。對蚯蚓、豬絳蟲、水蛭均有殺滅作用,臨床應用尚待研究。

相關藥品

化積口服液、化蟲丸、小兒消積化蟲散。

相關方劑

蘆薈肥兒丸(《醫宗金鑒》)、集效丸(《張氏醫通》)、石榴散(《聖惠方》)、葶藶散(《普濟方》)。

鶴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枝,幹燥,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幹燥。

鶴虱保存方法

置陰涼幹燥處。

鶴虱藥材鑒別

鑒別

本品橫切面:外果皮細胞1列,均含草酸鈣柱晶。中果皮薄壁細胞數列,棕色,細胞皺縮,界限不清楚,棱線處有纖維束,由數十個纖維組成,纖維壁厚,木化。內果皮細胞1列,深棕色。種皮細胞扁平,內胚乳有殘存;胚薄壁細胞充滿糊粉粒和脂肪油滴,子葉最外層細胞含細小的草酸鈣結晶。

藥材性狀

呈圓柱狀,細小,長3-4mm,直徑不及1mm。表面黃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數縱棱。一端收縮呈細喙葉,先端擴展成灰白色圓環;另端稍尖,有著生痕跡。果皮薄,纖維性,種皮菲薄透明,子葉2,類白色,稍有油性。氣特異,味微苦。

鶴虱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天名精屬植物天名精。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無毛。葉互生;下部葉片寬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0-15cm,寬5-8cm,先端尖或鈍,基部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或全緣,上面有貼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和腺點,上部葉片漸小,長圓形,無柄。頭關花序多數,沿莖枝腋生,有短梗或近無梗,直徑6-8mm,平立或梢下垂;總苞鐘狀球形,總苞片3層,外層極短,卵形,先端尖,有短柔毛,中層和內層長圓形,先端圓鈍,無毛;花黃色,外圍的雌花花冠絲狀,3-5齒先端有短喙,有腺點,無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廣佈於我國各地。

道地產區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草坪上。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陰濕環境、山區、平原等地均可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9-10月采集成熟種子,春季3-4月播種,條播,覆土僅蓋沒種子為度,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約經15-20d出苗。

戴勝科  失憶界女王  國土資源部  駿逸  大便失禁  下士  直腸潰瘍  路源深路  蒲井村  間皮瘤  賢者之書  奧爾莫  你聽  小尹  美源達  殺手的童話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