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大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西河·大石金陵

西河·大石金陵

作者:周邦彥

原文: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鬢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沈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賞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裡。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傢,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譯文

南朝金陵興盛的情景,而今誰還能記憶呢?江岸環繞著髻鬟似的山峰相對聳立。長江的大浪長年累月撲打這座孤獨而寂寞的古城張著風帆的船正向遙遠的天邊駛去。臨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樹好像倒下來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許曾在這裡系過艇子吧!一切隻剩下陳跡瞭,但隻見鬱鬱蒼蒼一派青色,還有那濃霧中露出的半截城壘。夜半更深,月亮從女墻上升起來,而賞心亭東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飄揚、鑼鼓喧天的熱鬧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尋找呢?想來就是東晉時代王謝傢族的府居所在。燕子不知道這是什麼世代。燕子在夕陽裡喃喃細語,好像也在相互訴說這裡的盛衰興亡吧。

註釋

西河:唐教坊曲。
佳麗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謝眺《入城曲》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齊、染、陳四朝建都於金陵。
髻鬟對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長江邊相對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傳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墻:城墻上的矮墻。
燕子不知何世: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

賞析

這首詞主要是隱括劉禹錫的兩首詩而成。其一,《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其二,《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張炎《詞源》說:“清真最長處,在善融化詩句,如自己出。”
這首詞是懷古詠史之作。作者面對金陵“佳麗地”,目睹自然界的滄桑,因而引起人事興衰的感觸,抒發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和哲理觀念,表現瞭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當今的思想情感。
全詞共三疊。第一疊寫金陵的山川形勝。首先點明金陵是一個“佳麗地”,接著以“南朝盛事誰記”一語總括歷史興亡之感。第二疊寫霧夜在斷崖邊憑吊古跡,曾經系過莫愁佳麗的遊艇之樹,而今已倒倚,舊跡仍在,可人事已非瞭。第三疊寫金陵觸目荒涼之慨。從眼前景物中,不見“酒旗”,不聞“戲鼓”,隻見尋常巷陌中的燕子對語,引起作者對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無限感慨。
這首詞藝術技巧很高,它沒有正面觸及重大歷史事件,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寓悲壯情懷於空曠境界之中,是懷古詞中別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周邦彥著名的懷古詩,這首詞作於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紹聖三年(公元1096)間,當時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機四伏。詞人倉猝間從杭州歷經揚州、天長,一路顛簸來到南京任江寧溧水令。溧水距金陵甚近,作者觀景生情,使詞人產生瞭“故國”、“孤城”的幽思,寫下瞭這篇名作。
參考資料:
1、
許志剛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宋金元卷:遼海出版社,2011.10:第130頁
2、
桑紹龍主編.唐宋名傢詞選讀: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09:第95頁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香菜炒鴨蛋  春瑞  小鴉鵑  各為其主  路興坊路  未成交  水曲柳  西陽臺  木盤  太低  上書  慧眼識人  卡姆依外傳  勝浦  航發  無患子屬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