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汴京紀事

汴京紀事

作者:劉子翬

原文: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重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譯文

帝京當年是多麼地繁華熱鬧,回想起來,使人無限地傷感;李師師也老瞭,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間。
舊時的舞衣與檀板都黯然失色,飽受瞭風蝕塵染;有誰相信,她當年輕歌一曲,能使君王傾倒迷亂?

註釋

⑴汴京:今河南開封,是北宋都城。
⑵輦(niǎn):皇帝的車駕。古以“輦下”指京城。轂(gǔ):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同“輦”借指汴京。
⑶師師:李師師,汴京人。傳幼年為尼,後為妓,色藝動京師。宋徽宗常微行臨幸其傢。後入宮,封瀛國夫人。汴京破,有的記載說她自殺,大多數典籍都說她流落南方。《青泥蓮花記》說“有人遇之於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與此詩描寫吻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帶。
⑷縷衣:金縷衣,用金線盤繡的舞衣。檀板:唱歌時用來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參考資料:
1、
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06-207

賞析

本詩通過對歌妓李師師步履蹣跚,垂老湖湘的描述,引出北宋江山舊景難在的悲涼之感。由此便可折射出北宋衰亡的時代縮影。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李師師的結局,存在著兩種說法。一為殉節說,一為南渡說。此詩為後者。厲鶚在他的《南宋雜事詩》中雲:“築球吹笛其流離,中瓦勾欄又此時。檀板一聲雙淚落,無人知是李師師。”此詩是說汴京失落後,李師師、趙元奴、築球袁淘、吹笛武震等人,南渡江浙,重操舊業,衰老憔悴,風姿難在的情景。令人讀之心痛。可見此詩略接近現實。另說宋徽宗也有一首贊美李師師的詩篇。不同的是此詩不是作於當年的軟幃錦帳之中,而是在被遼國俘後的牢裡,隻是其真實性有待考究。詩雲:“苦雨淒風嘆楚囚,香消玉碎動人愁。紅顏竟為奴顏恥,千古青樓第一流。”

創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占瞭北宋都城汴京,擄走瞭徽、欽二帝。詩人滿懷悲愴的心情,揮筆記下瞭汴京失守前後的一段史事,成《汴京紀事》詩二十首,這是最後一首。
參考資料:
1、
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06-207
2、
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82-884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藤子  素描  較好  秦都站  對馬  林德  臺秤  崇明島  巧手  長竹蟶  路物聯  雄英村九組  萊美  衡成  養利倫  初來乍到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