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

卜算子·旅雁向南飛

作者:朱敦儒

原文: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初失。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賞析

靖康之難對於北宋末年的詞人來說,是一次創深痛巨的災難。影響到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作品的內容和風格。不少愛國詞人通過多種多樣的創作手法將國傢民族的這次大災難在他們的詞作中反映出來。朱敦儒就是其中之一。1126年(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強渡黃河,進逼朱敦儒的傢鄉洛陽,中原大地沉浸在血與火的深淵。朱敦儒不得不背井離鄉,加入瞭混亂的流亡隊伍,開始瞭他艱辛的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這首詠旅雁的《卜算子》詞就是借失群旅雁來反映他的流亡生活的。借旅雁來為自己寫照,並非從朱敦儒開始的。白居易就寫過一首旅雁詩,借雁自傷:“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騰空飛動遲,江童持網捕將去,手攜入市生賣之。”下文借旅雁的遭際引起自己的身世之感:“我本北人今譴謫,人鳥雖殊同是客。見此客鳥傷客心,贖汝放汝飛入雲。”朱敦儒的這首《卜算子》在藝術手法上與白居易的《旅雁》頗相類似。但不同的是白居易隻是借旅雁的遭遇自傷個人的貶謫南遷,而朱敦儒卻是借南飛的失群旅雁為喻,不但傾訴瞭自己個人的痛苦,同時也反映瞭廣大人民群眾流離轉徙的苦難生活,表現瞭國亡傢破的深哀巨痛,其意義遠遠超出瞭個人的榮辱升沉范疇。而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
朱敦儒離開洛陽南逃是在靖康元年的冬天,詞的起拍便指出冬天。旅雁在南飛途中遭到瞭風雨的侵襲,行列凌亂,孤雁失群。這風雨既是自然界的風雨,也是借指如風雨驟來的戰爭。遭受風雨襲擊的旅雁,沿途饑渴勞累,疲憊不堪,翅垂翼重,無法高飛,隻好獨宿寒汀,處境孤苦。以此比喻他在流亡途中忍饑受渴,孤苦無依,困頓不堪的遭遇。
過片緊承上片結句,旅雁下到寒汀後,並未獲得同類應有的同情,有鷗鷺難親之苦,在天上則有矰繳相逼之憂。矰繳是獵取飛鳥的工具,矰是短箭,繳是系在箭尾的絲繩。《史記·留侯世傢》說:“鴻鵠高飛,一舉千裡……雖有矰繳,尚安所施”,鴻鵠隻有高飛,一舉千裡,獵人的矰繳才能無所施,鴻鵠才免性命之憂。然而朱敦儒筆下的旅雁卻是“饑渴辛勤兩翅垂”,飛也飛不動,隻能獨下寒汀,何言千裡?隻好聽任矰繳相逼瞭。這與白居易的“旅雁”遭到江童網捕有類似之處。
這首詞采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以雁喻人,處處寫雁,處處寫人。雁的遭遇,也就是作者自己和當時千百萬人民的共同遭遇。描寫生動,形象鮮明。

創作背景

北宋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即是“靖康之難”期間。詞人開始南渡,為瞭描寫來時的種種不適,於是寫下瞭這首詞。
參考資料:
1、
鄧紅梅評註,婉約詞,中華書局,2011.03,第157頁

註釋

⑴本篇以雁作比喻,與中卷蘇軾《卜算子》詞作法似相似,卻反映出北宋末動亂的狀況。首句即喻南渡事。
⑵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
⑶汀:平水。《說文》:“汀,平也。“
⑷“矰“,短箭。”繳“,以生絲系矢而射,亦稱弋射。《淮南子·修務訓》:”銜蘆而翔,以備矰弋。“李白《鳴雁行》:”畏逢矰繳驚相呼“,即本詞下片意。
參考資料:
1、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第168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艱辛  萵苣  紫瑪  歡娛  我見  月半  落差  午夜兩點  仗義  輪回天生  柳邕一小  智能卡  開盤  毛亨  脈絡膜出血  河豚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