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試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入彭蠡湖口

入彭蠡湖口

作者:謝靈運

原文: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靈物郄珍怪,異人秘精魂。金膏滅明光,水碧輟流溫。徒作千裡曲,弦絕念彌敦。

譯文

我對日復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因為風潮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彭蠡水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沖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沿途,有時乘月夜遊,聆聽哀怨的猿啼,濕露而行,賞玩芳草的濃香;有時晨起遠眺,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巖高峙,白雲如聚。我想憑借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不解。因不耐靜思默想,於是攀登懸崖,登上瞭石鏡山;牽蘿扳葉,進入瞭松門頂。訪異探秘,登高遠望,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考究。如今靈物異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早已滅其明光,輟其流溫。對於這顛顛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我奏起瞭《千裡別鶴》曲。突然斷弦一聲,萬籟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回蕩。

註釋

⑴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陽湖。彭蠡湖口:即今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九江附近與相接。
⑵倦:厭倦 。水宿:棲住於水中的船上。此句意謂厭倦瞭水上長途旅行。
⑶具論:詳細述說。
⑷驟:急疾。回合:聚合;匯合。此言風浪拍打在洲島上。圻(qí)岸:曲岸。崩奔:水流沖激堤岸而奔湧。
⑸狖(yòu):長尾猿。
⑹浥(yì):濕。馥(fù):香氣濃鬱。芳蓀:香草名。此句說露水沾在芳蓀的葉子上,散發出濃鬱的香氣。
⑺屯:聚集。
⑻千念二句:各種感慨日夜纏繞在心頭。
⑼石鏡、松門:山名,二山都近鄱陽湖口。李善《文選註》引張僧鑒《潯陽記》曰:“石鏡山,東有一圓石,懸崖明凈,照人見形。”又引顧野王《輿地志》曰:“自入湖三百三十裡,窮於松門。東西四十裡,青松徧於兩岸。”
⑽三江:《尚書·禹貢》:“三江既入。”鄭玄註:“三江分於彭蠡,為三孔,東入海。”
⑾九派:潯陽的別稱。即今江西九江。上二句說古代關於三江、九派說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無從知曉。
⑿靈物:珍奇神異之物。吝珍怪:惜其珍奇怪異之狀。
⒀秘精魂:隱藏其精神魂魄。二句說江湖中本來有很多神異之物,但都不顯現出來。
⒁金膏:道教傳說中的仙藥。滅明光:韜光而不顯現。
⒂水碧:玉的一種,又稱碧玉。《山海經》:“耿山多水碧。”輟:停止。流溫:指水玉溫潤。二句說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滅其明光,止其溫潤而不見。
⒃千裡曲:曲名,即《千裡別鶴》曲。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嘆別鶴以舒其憤懣。故曰《別鶴操》。鶴一舉千裡,故名《千裡別鶴》也。”
⒄弦絕:曲終。李善《文選註》說:“言奏曲冀以消憂,弦絕而念逾甚。故曰‘徒作’也。”
參考資料:
1、
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網 入彭蠡湖口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晉懷帝元嘉八年(431年)晚春,由京城建康赴臨川(治今江西南昌)內史任途中。其前,會稽太守孟顗誣謝靈運在浙聚眾圖謀不軌,謝靈運赴京自訴,總算文帝“見諒”,留他在京。一年後外放江西,其實含有驅虎離山,斷其根本之意。謝靈運對這種明用暗放的手段心中是瞭然的。先此二度歸隱,已使他悲憤難已,今番橫遭羅織,自然更添怨恨,所以從離開石首城起,所作《初發石首城》《道路憶山中》諸作中,他均以遭讒流放的屈子自比,一旦進入彭蠡湖口,心潮更與風濤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筆,總攬入湖三百三十裡景物,抒達幽憤。
彭蠡湖(鄱陽湖)口即江州(今江西九江)口,為彭蠡與長江交接處。自《尚書·禹貢》後,古書對湖口水勢的記載有“三江既入”“九江孔殷”等說,由於地貌變遷,加以傳說悠謬,是三為九,本費猜思,而具體何指,更莫衷一是。於是種種的傳說也應運而生。這本是人們發思古之幽情的好處所,加以水流吞吐,水道復雜,更有一派奇景壯觀,於是催發瞭詩人們千百次吟詠,謝客此詩是其中最早的也是最優秀的篇章之一。
參考資料:
1、
趙昌平 等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 :691-693 .

鑒賞

“客遊倦水宿,風潮難具論。”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詩總綱。“倦”、“難”二字最耐咀嚼,伏下瞭貫穿始終的主脈。詩人對日復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經厭倦,何以厭倦?因為風潮難於一一具說;亦即變幻不定,莫可理究,兇險難測。看來這是說的此行觀感,推而廣之,則又是多年旅程顛沛的總結;深而究之,更為隱隱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風波在詩人心中投下的陰影。“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承“難具論”寫彭蠡水勢:波濤奔流,時而遇到洲島,立刻遽分兩股,急轉猛合,又沖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來,奔流而下,這兇險的水勢,是所以為“難”的註腳,也傳達出詩人煩擾起伏的不平心聲。
五、六句筆勢陡轉,忽開清景,說沿途,有時乘月夜遊,濕露而行,聆聽那哀怨的猿啼,賞玩那芳草的濃香;有時則晨起遠眺,隻見近處晚春秀野,碧綠無際,遠處蒼巖高峙,白雲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頂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兩幅恬靜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嗎?七、八句剔出瞭它們的內涵。“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原來靜景並不表現詩人心情的平靜,他隻是想憑借與寥夜清晨靜景的對晤,來參透這“難具論”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隻是個“難具論”。於是他感慨萬千,再也不耐靜思默想。他攀登懸崖,登上瞭潯陽城旁廬山之東的石鏡山;牽蘿扳葉,穿過四十裡夾路青松,進入瞭湖中三百三十裡的松門山頂。訪異探秘,登高遠望,企望靈蹤仙跡能照徹他心中的疑難,東去江流能啟迪他紛亂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記載,已都成難以追尋的故事;滄海桑田,何以有這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理,更難以認真考究。郭景純的《江賦》曾說長江“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魂”,又說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裡,瑤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現在,靈物異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藥,溫潤水玉,更早已滅其明光,輟其流溫。“天地閉,賢人隱”,對於這顛顛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詩人再也“倦”於尋究,於是他奏起瞭憤懣哀怨的《千裡別鶴》古琴曲。“黃鶴一遠別,千裡顧徘徊”,是到瞭永作歸隱決計的時候瞭,但是心中的一點情愫又不能夠真正泯去。心潮催動著他緊拔快彈,企望讓琴音來一洗煩襟。突然斷弦一聲,萬籟俱寂,唯有那無盡愁思在江天回蕩。
《入彭蠡湖口》表現瞭大謝詩作的新進境。觀謝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歲前,他的詩作留存既少,風格也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詩》)、太康(如《九日從宋公戲馬臺》詩)之緒,尚未形成明顯的獨特風格。永嘉之貶後直至二番歸隱的將近十年間,他以幽憤之情合山水清音,確立瞭其山水詩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於於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將感情的變化隱隱傳達出來,意脈貫通,夭矯連蜷,而爐錘謹嚴,曲屈精深,典麗精工。但是針法時嫌過細,狀物時嫌過煉,使典時嫌過直,理語時嫌過多,讀來時有滯重之感,而缺少後來杜甫、韓愈等人那種大開大合,變化灑脫的氣魄。這個弱點在二次歸隱時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並不大。至此詩則已可顯見杜、韓詩作的先兆,表現有三:
其一是邊幅趨於廣遠。謝靈運先此之詩,所記遊程較窄,雖然早已突破瞭漢人即事生情的樊籬,而總是借一地之景抒積鬱之情,探玄冥之理,但畢竟邊幅較狹,大氣不足。此詩則以二十句之數,總攬入湖三百餘裡諸景,以少總多,邊幅廣遠為前所未有,也因此顯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遠。
其次是筆致趨於跳蕩;這不僅因為攬景大而縱橫多;更因為泯去瞭前此詩作中的針痕線跡。“春晚”、“白雲”一聯之陡轉逆接,空間傳神,充分表現瞭這一進展。不僅打破瞭一景一情,轉轉相生的格局,在一節寫景中即有幾個感情層次,而且深得動靜相生,濃淡相間,張弛得宜之效。這種跳蕩又與其固有的謹嚴相結合,全詩倦、難並起,再由“難”生發展開,最後歸到深一層的“倦”,更透現出倦中之憤。在這一主線中,又以“千念”、“萬感”一聯與“三江”、“九派”一聯,一逆接,一順轉,作兩處頓束,遂將跳蕩之筆鋒與嚴謹的組織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後來杜、韓詩結構命筆的最重要的訣竅。
其三是景語、情語、理語更形融合:謝詩的理語,決非人們常說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隨情生發,這在前幾篇賞析中已多次談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為一體。此詩的“理”則融洽得更好。全詩實際上都在說理之“難具論”,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這一點,再以下寫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卻完全由即目所見寫出,無有痕跡。最後“弦絕念彌敦”一句更有無盡遠思,味在酸咸之外。如果說先此的謝詩,多由情景生發歸結到理,那末此詩已倒瞭過來,理已變成瞭情景表達的陪襯,顯示瞭山水詩進一步脫略玄言影響的進程。
人們常說六朝詩至齊梁間的謝朓才初逗唐音。其實謝朓之影響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響王維、孟浩然一脈;論到大篇的諸種藝術手段,與杜、韓一派的大手筆,初逗唐音的則非謝客莫屬。
參考資料:
1、
趙昌平 等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 :691-693 .
熱門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下連  赤湖村  毛料  內阿米巴病  鶴咀  產業區  生活順心  仇敵  城東路  南路一  沙頭南  黑桃  築賓穴  箱籠  鎮寧路  穆平國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